林业信息
重庆市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随着季节变换、温度回升,鸟类尤其是夏候鸟进入聚集期、繁殖期,其种类和数量极剧增加,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日前,重庆市林业局下发《重庆市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渝林护[2006]11号),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监测信息日报制度。各地要充分认识监测防控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预先分析掌握本区域疫情监测防控形势,及时向政府领导汇报,组织指导本区域各监测站点确保对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严密的追踪监测。在监测防控过程中,要防止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坚持监测信息日报制度。
二是科学布局,完善监测防控网络,提高监测强度。各地要在进一步研究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加强站点建设。对尚没有监测站点的重点区域,要设立监测站点,消除监测盲区;对虽已建立监测站点,但监测区域过大超出其实际监测能力的,要加密站点设置,确保监测覆盖面和监测效能。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发挥效能。一是要加强跨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建立重点防控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与畜牧兽医、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部门的定期会商制度和协作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积极将自然保护区管理、鸟类环志、野生动物及产品检测、生态观测、野生动物宣教功能整合为一体,实现一站多能,发挥最大效能。
四是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科学管理和科技支撑。各地要注重对野生动物资源状况、疫源疫病本底情况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分析,掌握本地的基本情况。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野生动物识别、疫病知识、初步诊断、采样报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要加强鸟类环志和研究工作,掌握候鸟迁徙的活动规律,尽快建立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预警机制。
五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各地要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防疫措施进行检查,指导其做好卫生防范及消毒处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要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其科学防范意识。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监测信息日报制度。各地要充分认识监测防控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预先分析掌握本区域疫情监测防控形势,及时向政府领导汇报,组织指导本区域各监测站点确保对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严密的追踪监测。在监测防控过程中,要防止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坚持监测信息日报制度。
二是科学布局,完善监测防控网络,提高监测强度。各地要在进一步研究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加强站点建设。对尚没有监测站点的重点区域,要设立监测站点,消除监测盲区;对虽已建立监测站点,但监测区域过大超出其实际监测能力的,要加密站点设置,确保监测覆盖面和监测效能。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发挥效能。一是要加强跨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建立重点防控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与畜牧兽医、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部门的定期会商制度和协作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积极将自然保护区管理、鸟类环志、野生动物及产品检测、生态观测、野生动物宣教功能整合为一体,实现一站多能,发挥最大效能。
四是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科学管理和科技支撑。各地要注重对野生动物资源状况、疫源疫病本底情况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分析,掌握本地的基本情况。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野生动物识别、疫病知识、初步诊断、采样报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要加强鸟类环志和研究工作,掌握候鸟迁徙的活动规律,尽快建立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预警机制。
五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各地要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防疫措施进行检查,指导其做好卫生防范及消毒处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要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其科学防范意识。
上一篇:湖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首次通过计量认证[ 06-05 ]
下一篇:大兴安岭林业科研部门对戒严期防火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