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废墟上,为了忘却的纪念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焦玉海 杨平 温雅莉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2日 阅读: 字体:【】 【

    几张简易的桌子,一个手握式扬声器,职工们蹲坐在或大或小的木头上,背后是一片房屋的废墟。5月28日,四川省德阳市什邡林场成立50周年庆典没有欢笑,没有掌声,有的是沉痛的悼念和一张张表情沉重的脸。

  在废墟上进行50周年纪念,场长王戈着实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地震后,我们本来不打算搞纪念活动了。但跟大家一商量,决定还是要简单纪念一下,不是为了庆祝,是为了给大家打气、提精神,要让大家忘记伤痛,满怀信心地开始灾后重建。”王戈说。

  而在5月12号以前,场长王戈规划的50周年场庆完全是另一番场景:场部窗明几净,彩旗飘飘,几代林场工人欢聚一堂,笑声和歌声回荡整个红白镇。

  什邡林场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298人,曾先后获得全国林业行业500强、全国国营林场100佳、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汶川大地震中,什邡林场职工1人死亡,7人受伤,房屋垮塌和新增危房2.6万多平方米,林地损失1467公顷,经济损失超过4亿元。

  今年76岁的代国军从1958年建场时就在林场工作,林场就像他的孩子一样看着慢慢长大。地震后,他不停地向人打听林场的情况,今天现场看到毕生心血变成了一片废墟,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建场时,我们十几个工人坐在地上,房子都是泥土墙,用树皮做房顶,一遇到阴雨天,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不足12平方米的房间要住三四个人。”代国军老人叹了口气,“现在也和当初差不多了。”

  这时,记者注意到一位老人一直不停地在废墟中踱步,不时摸摸这片瓦砾,敲敲那根横梁,仿佛在寻找着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个林场。老人是去年刚刚退休的华云,从13岁开始他就在林场工作,从饲养员、打猪草工到育林工、采伐工、苗圃工再到场长、书记,林场的每个岗位他几乎都干过。

  “当初我们建设林场时,每天一大早工人们就扛一把锄头,锄头上挂上树苗和干粮,一干一整天,直到很晚才回到场部。”他一顿,“我身体还好,大不了我再扛着锄头上山干几年,一定要把林场重新建设好。”

  “重建家园 再创辉煌”、“50年前白手起家 50年后从头再来”,场部中唯一有喜庆气氛的两条横幅在废墟上迎风招展。王戈说,地震让林场遭受了巨大损失,工作生活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房子垮了,林业人的精神不垮,职工们都有信心在恢复重建中将林场建设好,有信心在废墟上再建一个全国百佳林场,有信心建设一个比过去更好、更漂亮的林场。

  “你们三年后再来,这儿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指着废墟,王戈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