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16名野外作业人员脱险记
弟兄们都是好样儿的
——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16名野外作业人员脱险记
张恒紧紧抱住一棵大树,巨石从身旁滚落,“地动山摇,山好像迎面砸过来一样”。5月12日14时28分,再过几天就满26岁的张恒觉得“世界末日来了”。
张恒是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地震发生时,他和其他15名工作人员正在野外开展冰雪灾害后大熊猫春季调查。地震后,通讯中断,16个人生死未卜,他们的命运牵动着保护区管理局上上下下的心。脱险后,他们来不及庆幸死里逃生,立即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这些弟兄们都是好样儿的!”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华梨说。
■死死抱着树才脱险
5月10日,有村民反映,在白马河流域邱家坝林中发现了两只发情的大熊猫。第二天,何柏宏、何礼文、张华、石大召一组就在邱家坝一工段进行野外跟踪大熊猫调查。直到5月12日14时许,4个人终于发现了“还冒着气儿”的大熊猫新鲜粪便。
“嘘,可能就在附近。”采集了粪便样本后,4个人屏住呼吸,希望能听到大熊猫在林中活动的响声。突然,山林里响起了轰隆轰隆的声音,随后地动山摇。
何柏宏说:“我们站在一个小山梁上抱着大树,对面山坡上石头往下飞,烟尘滚滚。周围是大地轰隆的声音、树枝断裂的声音、石头滚过的声音,还有野生动物的吼叫声。”“大概摇了两分多钟,可是感觉时间特别长,摇完后还死死抱着树不放,心跳得厉害。”
尽管险象环生,这16名野外作业人员均幸运脱险。地震发生前,让水河保护站的职工焦辉当时正经过一片乱石滩,发现了一群藏酋猴,拿出相机正要拍摄。地震来临之后,他赶紧躲在一棵大树后,警觉地躲避来自各个方向的飞石。后来,大家形象地描述他的避险经过说:“那小子命大,把脑袋钻到树洞里,石头擦着屁股就飞过去了。”
■“人都回来就好”
地震平息后,山上的人和山下失去了联系,通讯、电台全部中断,道路多处被乱石阻断。野外作业队员们分散在白马河、让水河和丹堡河系,依靠GPS、地形图和长时间的野外工作经验各自想办法下山。
“心里特别焦急。”何柏宏说。他在野外,女儿在四川绵阳,妻子在甘肃文县,三个人一个牵挂着一个。
张军从野外回到山上的基地后,立即用小发电机发电,打开电视看新闻,“当时新闻里没有甘肃的消息,只是报道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少,心里慌得不成。”
5月14日,滕继荣步行14公里后,遇到老乡的拖拉机回到了上丹堡保护站。“老百姓损失惨重,有些人哭天抢地。”滕继荣与保护站成员一起,立即对整个上丹村开展灾情摸底调查,协助抗震救灾。
5月15日中午,张军回到了文县的家,“见到家人什么话都说不出了,我妈就看着我一个劲儿地哭。”
野外作业队员们陆续都有了消息,有些回到了文县县城。“人都回来就好。”黄华梨心里悬了几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在困境中坚守
“本次调查没有发现大熊猫因冰雪灾害而造成伤亡的情况,在调查过程中不断发现有大熊猫的食迹和新鲜粪便,并有羚牛、苏门羚、岩羊、斑羚、毛冠鹿等大熊猫伴生动物痕迹和实体以及红腹锦鸡、红腹角雉、雕、隼等珍稀动物实体和活动痕迹。”地震后,野外作业队员们仍然认真整理好了野外作业记录。
在这次地震中,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的办公楼、家属楼和4个保护站房屋均已无法安全使用,防火通讯和办公设备损坏严重,野外巡护监测的道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5150万元。紧邻管理局办公区的山体出现了4条宽度30厘米~100厘米的裂缝,随着几次余震收缩或扩大,随时有山体滑坡的危险,已经有两次滑坡落石落到管理局院内,并不断有碎石落下来。
目前,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抗震救灾,下设的7个保护站和1个繁育中心都有人在坚守岗位。“放心,帐篷已经搭好,你们的娃娃和老婆都安顿好了。”黄华梨对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