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浙江德清人异地种笋致富
张志华是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对河口村人,他来到江苏省高淳县承包种植早园竹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高淳,还生活着三十多户像张志华这样的德清笋农,他们大部分集中在该县桠溪镇,每年要在那里住七个月,共种植着2000多亩早园竹。目前,桠溪镇共有早园竹6000多亩,全镇每年来自早园竹的收入达6000多万元,成为了该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这其中也有德清人的一份功劳。
桠溪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刘春伢介绍说,桠溪镇60%的面积为山区,已有12个行政村发展了早园竹,其经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体经营,村里派人看管,早园竹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长势差、效益低。另一种是由德清人长期承包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突出。在德清人的精心管理下,早园竹普遍长势较好,一般在栽培4~5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早园笋750~1000千克。由于早园笋生产用工量大,每亩用工一般在40~60个工日,按每工15~20元计算,每亩用工工资约在600~1000元。
薛水娣是桠溪镇的农民,帮张志华干活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她说:早园笋生产、管理需要大量用工的时候,正好是农闲时节,自己除了种地,一年中有几个月就在早园竹园区里打工,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早园笋生产还提高了当地农用拖拉机的运输作业量和砻糠销售量,尤其是砻糠原来根本不值钱,自从用于早园竹林的覆盖后,价格不断攀升且供不应求,这些都为桠溪农民带来了实惠。张老板等一批德清人为了创业,每年都在远离家乡的高淳过年,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她感到十分钦佩。
德清笋农在江苏省高淳县的投资创业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关注。高淳县桠溪镇有关部门专门就此进行研究,并撰写了《从桠溪农民的增收看德清人的创业—来自桠溪镇早园竹生产的调查》。
在这份调查报告里,桠溪镇政府有关人士认为,德清人种植早园笋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德清人肯吃苦,他们举家来到异地他乡搞承包,不计较生活条件的优劣,抓生产、抓管理、抓销售;肯花大本钱,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他们生产的竹笋直接销往上海、南京、苏州、常州等大中城市,他们将竹笋加工成笋干和罐头笋在淡季销售,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
据了解,德清人跨省种植早园笋最早开始于县政府的一次南京吆喝特产活动,在那次活动中,笋农们考察了高淳县,发现这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好土地。据外出种笋人介绍,由于当地这种产品少,当地早园笋的价格普遍比德清的贵,加上土地租金便宜,人工工资比较低,所以在高淳种早园笋的收入高于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