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五名记者同赴救灾一线
地震以来,看着灾区受苦受难的同胞兄弟,大家心急如焚。短短几天,全国各地涌现了无数的志愿者,都恨不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即使双手双脚都用上,也表达不尽那种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的心情。国家在行动,各行各业都在行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能做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祈祷和守望,愿更多的人冲破灾难的噩梦,创造生命的奇迹。危难时刻,本报派出5路记者前往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抗震救灾一线采访。几天来,和一线工作的同事们保持短信联系,关注灾区和关注同样辛苦的他们。
他们当中,焦玉海和苑铁军与别人不同,或是不断发回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稿件,或是只报“平安”。
5月13日,记者温雅莉因为肠炎休息了半天,下午上班的时候脸色煞白。5月14日,身体没完全恢复,接受采访任务直奔四川卧龙。我既心疼,又羡慕。
2008-05-15 18:55
小温:现在去都江堰灾区送物资的路上,天上有直升机,路上有军车装甲车,但社会车辆很少,听说很多人都出城避难了。下午去医院探望了卧龙救出来的伤员,惨不忍睹,有的老人呼吸都困难,整个医院也是暴满,非灾区群众且病情不严重者一律不接收。煽情的话就不说了,我一切都好。
2008-05-16 17:40
小温:刚刚卧龙公安局一位牺牲的副局长家属来了,说昨天在电视上还看见他接受采访,今天人就没了……来不及悲痛,我们都要更坚强。今天听说都江堰还有很多流浪儿无人照顾,我们现在去接他们回成都,暂时安置在市民家里。今天下午一点半又发生大的余震,大家都跑出大楼,还好还好,我们都还好,或许淡定比惊慌更有用。晚上打算去买手套口罩,防疫越来越近。
5月12日,记者王胜男在北京竹藤大厦采访,大厦突然开始摇动,头晕,她感受了地震的力量。两天后,她接受采访任务,奔赴甘肃,面对的是更真实的灾难震撼,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
2008-05-17 17:13
胜男:此时文县电闪雷鸣,屋漏偏逢连阴雨,很多人欲哭无泪,我也是。
2008-05-17 21:15
胜男:我住的防震棚十个人左右,其他的有大的,有一家一个的。一块塑料布在头顶搭个棚,我睡最边上,睡觉数星星。
记者田新程曾经是一名军人,看着一批批解放军战士奔赴灾区救援,接受去陕西采访任务对他来说是珍贵的特殊的军令状。
2008-05-17 10:54
小田:12日地震后,受灾的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在确定自身损失不大的情况下,迅速发起了为重灾区捐款的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家属127人全部捐款,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6岁,累计捐款6690元。他们平均工资不到600元,很多分流职工没有工作,生活十分困难,但经历过2002年“6·9”特大洪灾的龙草坪人,更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