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浙江临安林业局积极探索“天目雷笋”生态栽培及品牌建设之路
根据临安市委深化拓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的部署,浙江省临安市林业局积极行动,紧密结合实际,局领导下基层蹲点调研,下基层送科技服务,努力排摸当前林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近日,林业局召开“天目雷笋”生态高效栽培及品牌建设探索交流会,这是开年以来继中国杭州“无锡”、“北京”竹笋推介会后,市林业局为“天目雷笋”品牌建设唱响的又一曲戏。
雷笋是临安的特色优势林产品,因有40万亩的面积和6亿多的产值而被誉为“江南第一大菜竹”。“天目雷笋”,是一个有着深厚生态文化和生态优势的品牌,走“天目雷笋”品牌之路是一条健康的、绿色的、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几年来,临安市林业局带领全市竹业技术专家进行了雷竹生态高效栽培与品牌建设的一步步探索和研究,为提高雷竹笋经营的经济效益,市竹业协会、林科所在雷竹早出覆盖的基础上,进行了雷竹秋季覆盖研究,推广错季栽培技术;为规范雷竹无公害生产要求,林业专家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编制了省级《无公害竹笋》标准和杭州市级《雷竹笋》系列标准,从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上作了进一步规范,使雷竹生产有标可依;为改造雷竹林退化,临安市林业局下决心,抓落实,以项目为抓手,以基地为依托,从源头抓安全生产,主要实施了生物肥、菌肥等试验研究,引导农户改变施肥方向,尽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改施生物肥、生物菌肥,并引导农户调整竹林结构,发展立体经营,逐步恢复生态平衡,提升雷笋生态品质效益;四是为拓展雷竹笋销路,市政府领导与林业局负责人亲自带领产业协会、龙头企业、贩销大户多次赴南京、北京、苏州、无锡等地进行市场促销与产品推介活动,为笋农增收开辟新的渠道;五是为实现笋农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的,政府积极鼓励企业研制开发竹笋新产品,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企业申报无公害基地认证和食品认证,使雷竹产业早日走上一条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建设之路。
这次探索交流会针对如何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竹笋品质,打造天目雷笋品牌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