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综述·警示篇
只有生态安全 人类才能安全
——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综述·警示篇
中国绿色时报4月21日报道 当我们在商店橱窗里为精美的珊瑚而驻足不前时,是否想到,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珊瑚的移位,严重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
当我们在海风中惬意时,是否想起围海造田、建造楼房,而大量砍伐红树林,为灾难埋下了隐患?
专家评论,没齿难忘的印度洋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损失,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海啸要想从海上登陆,必须越过珊瑚礁、红树林、海滩沙丘或礁石这三道自然屏障。这每一道屏障都能消耗掉海啸巨浪一些能量,使其在登陆后破坏力大幅降低。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这些自然屏障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
把海啸灾难降到最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栽红树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中,印度泰米尔纳都邦的瑟纳尔索普渔村有172户家庭安然无恙,原因很简单:那里的红树林长得非常茂密。该邦的另外3个村子也由于有了红树林的保护,只受到很小的损失。印度马德拉斯市斯瓦米纳坦研究基金会工程部主任V·塞尔沃姆说:“几千年来,红树林一直都是抵抗经常侵袭印度南部的暴风潮的天然‘缓冲器’。”
美国有线新闻网也披露了这样一个故事:突如其来的海啸袭击了泰国,巨浪扑上岸来,沿海村庄变得一片狼藉,令人惊奇的是一个男婴却幸运生还,因为红树林救了他的命。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调查表明,在印度洋海啸袭击中,凡是珊瑚礁和红树林保存完整的地方,其受灾程度明显轻于其他地方。马尔代夫虽是岛国,然而由于政府采取了严厉的保护珊瑚礁措施,在海啸袭击时,珊瑚礁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该国的损失。
已故著名水土保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关君蔚曾对此感慨:“印度洋地区若有效保护好‘海岸卫士’红树林,就能大大减少局部地区在海啸灾难中死亡的人数。这场灾难启示我们,要加大对红树林等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科学家对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的问题直截了当,把海啸灾难降到最低,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海边营建一个自然生态网,多栽红树。
红树林防浪减灾,作用不可替代
有资料表明,健康的珊瑚礁好比天然的防波堤,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能量在遭遇珊瑚礁时被吸收或减弱。但是,现在全世界死亡的珊瑚已超过26%,珊瑚的兴衰将影响海洋的生态平衡。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濒危海洋项目的主管西蒙·克里普斯指出:“如果说珊瑚礁是一种天然的防波堤,那么红树林则是天然的‘减震器’,不仅在海啸中如此,对于洪水和龙卷风也一样。”
沿海防护林可有效降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测定,覆盖度大于40%、宽度100米左右、高2.5~4米的红树林带,消浪系数可达80%以上,能有效地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形成一道与海岸线相平行的天然屏障。实验也表明,红树林能阻碍潮水流动,使林内水流速度仅为潮水沟流速的1/10。
红树林在防浪减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人们对红树林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量红树林资源遭到破坏。
美国地球岛协会披露,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面积的红树林被砍掉建成虾场。截至2002年,仅虾场就导致泰国6.5万公顷红树林消失;印度尼西亚爪哇岛70%、苏拉威西岛49%和苏门达腊岛36%的红树林已消失。全球红树林仍在以每年2%~8%的速度减少。
由于过度开发,东南亚早就是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有的地方大量红树林变成了稻田和养虾塘;有的为了发展旅游业和养殖捕捞业,礁石、沙丘和海岸线上的植被已被推土机夷平。加勒比海地区的墨西哥塔瓦斯科州为开采石油,不惜大片毁坏红树林……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首席科学家麦克尼利说:“造成印度洋海啸灾难的原因,是人们建造了太多旅游设施,占据了本来不该占的土地——传统的村庄都建在内陆,为了在海边建造养虾的池塘,过去几十年里很多红树林被砍光……当海啸袭来的时候,珊瑚礁的阻挡会使其强度减弱,岸边的红树林能进一步降低海啸的速度。虽然海浪还会冲上岸,但是很多能量早已消失了。”
我国红树林锐减,境况令人忧
据专家保守估计,中国红树林生态功能总价值每年为23.7亿元,这还不包括景观生态、湿地系统营造、风险及污水去除、降低赤潮发生频率、经济用材价值等。
如此高生态价值的红树林,其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近40年特别是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不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锐减,甚至已经消失。据统计,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1%。
据《厦门沿海红树林恢复种植宜林滩涂调查报告》,在20世纪50年代,厦门曾有约4800亩的红树林,但如今已缩减至500亩左右。由于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建码头修公路,已导致厦门90%以上的天然红树林消失。
在一些地方,甚至连保护区内的红树林也难逃被砍伐的厄运。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湿地名录》。但从1993年以来,不断有人进入保护区挖塘搞养殖,大片红树林成为荒芜的水泥塘。海南有许多红树林湿地、珊瑚礁湿地保护区,但目前全省天然湿地35%以上面临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30%的海岸天然湿地面临着污染的威胁。
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是我国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海啸也较多。但遗憾的是,广东过去曾有50多万亩天然红树林,而现在仅存不到10万亩。1998年,广东南澳、深圳、珠海、惠东、阳江等地海域先后暴发了大面积的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赤潮发生后,广东省生态专家一致认为,赤潮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红树林的大面积减少。
中国国家海洋局日前公布的《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由于陆源污染物排海,围填海侵占海洋环境,生物资源过度开发,中国近岸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脆弱状态。在东南沿海的生态监控区内,人类的活动对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在继续,部分地区海岸线发生明显变化。
“现代人口高度集中的沿海都市,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台风、海啸入袭的安全隐患,人类对海岸进行的各种防护都不如恢复红树林。”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