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资源加技术福州市晋安寿山竹农收入节节高
“打从进行低产毛竹改造后,我家的收入就像竹子一样节节高啊!”在近日福州市晋安区召开的毛竹发展论坛上,晋安区寿山乡叶洋村竹农陈亨顺脸上笑开花。
原来,近年来寿山乡积极发展毛竹产业,引导农民种竹致富,使得毛竹逐渐成为乡里的支柱产业。通过毛竹致富的农民也越来越多,老陈就是其中的代表。
有资源不够
据了解,寿山乡有毛竹8.6万亩,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在2000年以前,全乡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竹制品加工厂,村民们只对竹林进行挖笋、砍竹、劈竹等传统的经营模式。由于乡里没有毛竹加工产业,砍伐下来的毛竹要运送到闽侯等地出售,每50公斤只能卖12元左右,扣除人工、运费等,有时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村民们只能守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原来不懂得科学管理,认为毛竹本来就是自然生长的,既不施肥也不锄草,任由其自生自灭,导致竹龄结构老化、地力衰退、产量降低,亩产竹子只有30~50株,亩产值还不到一百元。”从1986年开始承包种植毛竹林的老陈说,他一度想放弃种植毛竹。
还得有技术
从2004年初开始,晋安区每年为寿山乡毛竹产业减免税费16万元,投入毛竹低产改造费15万元,并建立了400多亩田竹早出笋实验基地,建成了10多个毛竹丰产示范基地和低产毛竹改造基地,还先后引进了福州北岭经济开发公司、福州黑金刚炭业有限公司等竹制品加工厂,进行竹地板、竹席、竹炭、竹编等系列开发,每年能消耗毛竹150万株,让种植毛竹的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卖出好价钱。同时,这些加工厂每年能创造毛竹加工产值8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并能为当地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老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并逐渐扩大自己的竹林,努力掌握科学的毛竹种植技术,紧跟政策走。竹林规模从原来的15亩发展到现在的68亩,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竹能手。老陈的心思没有白费,他细细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进行毛竹低产改造后,他家的竹林亩产量提高到了220株;去年毛竹的市场价格为每50公斤22元,去年光卖竹子就收入2.5万元,还不包括卖竹笋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