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闽北“困山竹”成了上海“早市笋”
在闽北知名竹乡顺昌县岚下乡的通村水泥公路上,一辆辆满载鲜笋的大卡车,跑得特别欢快。这个县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后,农副产品流通更加顺畅。如今,上海市民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非常新鲜的岚下红泥笋。
岚下乡是顺昌边远山区农业乡镇,距县城48公里,是闽北知名竹乡,全乡竹山面积13万亩,年产冬春笋3.9万吨,商品竹300万根。乡党委书记傅树林说,过去由于路不好,毛竹成了“困山竹”,鲜笋只能制笋干,农民守住金山过穷日子。在“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政策激励下,仅仅四年时间,实现通村公路路面硬化100%目标。农村公路成了农民的致富路、连心桥。
大山深处的村民感受特别深刻。距乡所在地20公里的高山村黄墩村书记刘振裕说,自从水泥公路通村后,进山收购笋竹的客户增加了,毛竹随砍随卖,笋竹的收购价格迅速提升,毛竹收购价整体平均提高1元左右,冬笋收购价整体平均提高0.5元左右,全村仅笋竹一项一年就能比路没通时增收256万元,人均增收529.6元。
路好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水泥公路通村后,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过去那种“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窘况没有了。东坑村是岚下的边远高山村,距乡所在地14公里,原来村民到乡里赶圩,只能搭乘农用运输车,由于路况极差,遇到雨天还要给车轮子安上防滑链,短短的路程需要走2个小时才能到达,路修好后,村里通上了公共汽车,村民进城办事和出门赶圩都十分便捷,过去走2个小时的路现在25分钟就走完了。
上一篇:32家旅行社掌门人聚焦中国竹艺城[ 04-01 ]
下一篇:福建政和:竹勺竹盘做出竹业“大餐”[ 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