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宋湛谦呼吁科研机构转制不宜一刀切
“中央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从1996年开始试点至今已经12年,目前还有31所农、林、水科研机构被确定为向企业转制,尽管它们目前尚未进行工商注册转制,但是处境艰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湛谦忧心地对记者说。
宋湛谦认为,农林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不宜转制。农林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制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转制后,其承担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能力逐渐减弱,支撑行业科技进步的能力也将大大减弱。二是社会公益类转制机构普遍缺乏面向市场的能力。这些科研机构原先多数在行业、领域科技创新中居于龙头地位,长期承担国家公益性科研任务和从事基础性科研服务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但它们不具备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赢得效益,谋取发展的能力。三是支撑农林业发展,服务三农的方向被动摇。作为国家级农林科研机构,其根本宗旨是发展农林事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科技支撑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山区、林区、沙区和农村,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为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然而,这些科研机构一旦转制为企业,其性质完全变了。
宋湛谦举例说,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和林产化工所这两个成立于新中国初期的中央研究机构,分别承担着木质非木质材料结构、性质、改良、鉴定和森林化学、生物质能源、植物资源高效利用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任务,这些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关系到国际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国家应加大对这些学科与研究领域的支持。
上一篇:国家油茶发展调研组到湖南省考察油茶产业[ 03-18 ]
下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为建设生态文明播新绿[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