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浙江衢州衢江区政企联手为“雪压竹”找销路
“趁着这几天日头好,我们一直在山上清理雪压竹。”站在半山腰,衢江区灰坪乡外山村村民袁康河相告,这些“雪压竹”可着实让他们愁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问题终于解决了,政府帮忙找到新东家,价格很公道。
连日来,衢江区南北山区的受灾竹农不断收到“雪压竹”销售的利好消息,政府保护政策出台、竹加工企业纷纷出手收购、各路农技专家屡屡现场指导,年初雪灾的影响已经在竹农的忙碌中渐渐消散。
“奥运企业”施援手
“以我们的生产能力,吃下衢北的受灾毛竹没有问题。”3月10日,衢州雁杰建筑模板有限公司副总赵明介绍,本月初,公司就召集衢北地区所有毛竹收购点的负责人、代理人开会,明确公司态度:保证收购“雪压竹”,而且绝不压价。
在雁杰的生产车间,笔者看到“雪压竹”和正常毛竹被工人们分成两堆,由于枝干开裂,“雪压竹”无法跟正常毛竹一样用机器切割,需要由工人手工切割,此外技术人员还告诉笔者,由于80%左右的雪压竹是嫩竹,含水分偏高,因此生产时需要增加工序,成本上升较大。“我们企业能有今天的规模,产品能进‘鸟巢’工地,和这些年来竹农的支持分不开。”赵明说,如今竹农面临困境,企业也要尽力援助,绝不会因为一次雪灾而让广大竹农对企业失去信心。现在企业已准备了200万专项资金,用于冲抵“雪压竹”生产成本,绝不转嫁到竹农身上。”
新购机器有奖励
“乡政府出政策了,毛竹加工点新投入1万元的加工设备,就给予30%的资金奖励。”举村乡大坑村村民罗贤义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跑回家筹钱,准备把毛竹加工厂办起来。
3月初,作为年初雪灾重灾区的衢江区举村乡,为切实解决农户“雪压竹”产销难题,促进农民灾后增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大力发展毛竹加工业,调动农户自己加工受灾毛竹成了重中之重。“全乡6000余万斤的破损毛竹已经成了烫手山芋。”举村乡党委书记相告,乡政府一方面为竹农联系外地收购厂家,另一方面推出了专项资金奖励政策,鼓励竹农利用这一契机,自己办加工点,开创致富途径。
林业专家支妙招
在多家竹加工企业进驻衢江、大量收购竹农“雪压竹”的同时,来自浙江林学院等高校的竹林专家也纷纷来到衢江的几个重灾区,从如何砍伐才能最大限度获利的角度给竹农提出建议。
正准备上山砍竹子的外山村村民袁康河告诉笔者,他们本来以为能把“雪压竹”全部卖掉就不错了,经林学院的专家指导后才知道,2005年和2007年的小年竹应该尽快处理掉,但2004年、2006年的大年竹最好等到6月份再处理,那样不会影响大年竹出笋。“要不是专家点拨,差点损失一大笔钱了。”据悉,专家的这一建议目前已经在衢江区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