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竹业进入“衍生品”开发时代

来源:新华网 作者:牛莹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6日 阅读: 字体:【】 【

    新华网北京12月20日专电(牛莹)12月20日,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在京召开。“中国竹子之乡”福建省建瓯市独具特色的“中国笋竹城”展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专家,其中室内污染“克星”纳米改性竹炭以及从竹笋加工的废品中提取的具有治病美容效果的甾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中国竹子之乡”福建省建瓯市是全国竹林面积最大的县,竹林面积124.5万亩,其中毛竹面积123.4万亩,年产毛竹材2000万根,产鲜笋26万-30万吨,为其发展笋竹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室内污染“克星”纳米改性竹炭吸附功能强大

    “纳米改性竹炭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能有效改善室内污染、车内污染。”“中国笋竹城”展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新产品最大的亮点便是吸附功能强大,其吸附力是活性炭的三倍,还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效,有独特的净化空气作用,特别是对新装修的居室,能去除残留的各种有害气体,起到除臭、防腐、防潮的作用。

    据了解,该项技术目前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竹炭床垫、竹炭洗发露、净水用竹炭等已经走向市场。

    变废为宝 竹笋提取物堪比黄金

    “原来的笋壳、笋头都是不能用的,剥掉后还需花人力、物力去处理。但现在每10吨‘废品’就能提取出2吨的竹笋甾醇等提取物,每吨的价格都在2.4万元以上,原来的废物变成了和黄金一样贵重的物品!”一位来京参加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的参展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

    以前,竹笋加工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笋壳、笋头中富含的植物甾醇、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由于技术所限,一直被当作废品处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瓯市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毛竹笋加工附产物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开发出竹笋甾醇,竹笋膳食纤维等8种产品。这些产品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纺织等领域用途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