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赣南竹音何时才能奏响?

来源:赣州晚报 作者:何志清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6日 阅读: 字体:【】 【

   “宁可吃无肉,不可居无竹。” 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题竹对联,足见竹在当时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随之而来的竹编产品,也盛行于世。在众多的竹编生产地中,瑞金的竹编制作工艺久负盛名,成为当地老字号中值得大写的一笔。(《赣州晚报》12月10日)

    中国上古时代最早的诗歌《弹歌》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  

    赣南竹子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一些史料记载,古时的赣南客家人,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种竹子的传统。走进赣南可以说你就走进了竹的世界,崇义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素有江南“绿色宝库”之称,上犹、瑞金、大余等地都富产竹子。

    在良好的自然基础上,赣南客家人很好地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并创造出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赣南竹文化。在赣南的客家民情风俗中蕴含着浓郁的竹文化现象,做竹筒饭、在竹簸箕上做“烫皮”、兴国的客家名菜“粉蒸笼菜”。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处处也有竹的影子,箩、簸箕、米筛、筷子、鸡笼、扫把、畚箕、扁担等等都一律是竹子做的。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的名言,赣南客家人的质朴、谦虚、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正是对竹子这种象征意义的体现。

    近年来,赣南人对竹子的发展之路开始了新的探索,发展与竹子相关的旅游业,崇义阳岭有十万亩原始竹林,并通过竹子释放出高密度的负离子,连续两年举办了养生文化旅游节;在旅游之后,还可以将体现着景点特色和文化的旅游商品竹雕、竹编、活竹根艺盆景带回去;在赣南的一些酒店还可以吃到很多鲜美的竹笋,把瑞金竹编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赣南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与我市作为一个竹子丰产区之一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古时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称乐器演奏者为“竹人”。赣南采茶戏,伴奏用的弦乐器勾筒,它的琴筒、琴弓、琴扭、琴码也都是竹制品,如今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何让赣南的竹音奏得更加响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