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8日 阅读: 字体:【】 【

  今年年初,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提出,要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繁荣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崇尚生态伦理,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人和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这与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不谋而合,非常及时,非常重要,高瞻远瞩。我认为这是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后提出来的又一个重大主题,是时代赋予林业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与森林的发展、林业的发展相伴相生的。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并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当然,对大多数民众来说,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还是非常肤浅的、零碎的和不确定的,到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理想还有很长路程要走。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林业工作者尤其任重道远。

    过去我一直认为:林业是一部大书,未来的林业更是一部大书;林业寄托着人类未来的希望,引领着人类未来的归宿;我们必须研究哲学的林业、林业的哲学。在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觉得这些道理更充分了,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更突出了。

    在我的心目中,林业的形象非常高大、非常可敬。关于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我有这么几点认识:

    第一,发展林业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之策。生态安全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安全命题。在支撑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类产品,也就是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生态产品中,林业是提供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现在,我国物质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对外开放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的精神产品可以说也相当丰富,目前,最短缺、最急需、最需要大力发展的就是生态产品。现在,我国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最大的也在这一块。前两类产品,都有多个部门在生产;最需要发展的产品,偏偏只有林业一个部门在生产,虽然有些部门也附带会有生态产品产出,但那不是它的生产目的。生态产品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既不能替代,也不能进口,必须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由我们自己来满足自己的生态产品供给。正像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早在1980年就指出的那样: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可见,在维护生态安全的过程中,林业的作用最重要、任务最繁重。

    第二,发展林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同时实现自然界内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身心和谐。而自然界内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后面几种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生态失衡、天怒人怨,经常是沙尘暴,经常是泥石流,经常是海啸、瘟疫、SARS、禽流感等各种自然灾害,洪水、干旱不断,冰雹、冻害频仍,那么,一切和谐都无从谈起。单是天气的忽冷忽热,人的身心就和谐不了。这个道理比较简单,我就不多说了。

    第三,发展林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哲学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基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的。

    而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在什么地方?在林业上。大家知道,从根本上讲,地球上使用的所有能量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先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为有机能,再由有机能转为各种各样的能量形态,包括我们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也都是由亿万年以前的生物质能转化来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各种光合作用植物中,树木、森林实现了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转化。所以,大家公认,森林是自然界生物生产力最强、最高的系统。而通过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把森林这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转换成各种各样的资源、产品,也就是说,很多传统的资源和产品,都可以通过生物质资源来替代。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的高分子材料,都是从石油、煤炭、天然气里提取出来的,将来这些原料枯竭了怎么办?就要通过科学技术的办法,把生物质资源转化成这些东西,或者向人们展示这样一种可能。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人口、资源、环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政策,可以说这个问题已初步解决,而资源和环境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突出,以致成为我国进行一切重大决策必须首先考虑的两个基本因素。资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是可再生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后者上边,而林业上占据或潜藏着最大的可再生资源。环境问题也是两个,一是环境污染,一是生态恶化。一个工厂污染严重,充其量将其关掉。但生态恶化就不同了,治理起来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在生态脆弱地区甚至是很难逆转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因素中,林业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且各自占据了每个方面的大半壁江山。

    第四,发展林业是破解“三农”难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农民是林业建设的主力军。现在,“三农”问题是政府和全社会最为头痛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全面实现小康,农村这一块不能落下,必须赶上来。可是,我国耕地的复种指数已经达到了155%,为世界之最。所以,解决“三农”问题,除了要继续挖掘耕地精耕细作的潜力外,还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动脑筋,包括下力气做好做足43亿亩林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和近6亿亩湿地的文章。同时,我国有野生动植物3万多种,其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有效开发,都可能形成一个大产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过去小木片办成了大产业,之后的杨树、桉树、竹子、红豆杉、银杏、兰花等,都是如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动实践,已经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就业、农村和谐展现出良好前景。特别是,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更应该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唱好林字戏。另外,我国有木本粮油植物100多种,如果把适宜栽植木本粮油的林地全部利用起来,每年约可增加木本粮油产量250亿公斤,这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改善食物结构、促进民众健康也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这里,我觉得提出一个食物安全的概念比粮食安全的概念更有意义。

    第五,发展林业是建设循环经济的首要领域。循环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决定了它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最理想的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林业循环经济,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物质产出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林业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跟其他产业不一样,比如采掘业,挖煤炭、采石油,这边产量要高、效益要好,那边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就要越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多,“翘翘板”效应,这边上来了,那边就得下去。而林业是良性互动,森林旅游最典型,这边的资源发展得越好、保护得越好、景观越好,那边来的人就越多,效益就越好。即便是搞商品林,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了不小的生态、社会效益。可以说,它是动态发挥作用的生态林。从这个意义上讲,林业是最大的循环经济体,发展林业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发展林业对占领生物经济的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内核,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引擎,将促使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发展时代。特别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制剂等,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生物产业,一靠生物质资源,二靠加工利用技术,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有足够的生物质资源作保证。森林以其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无与伦比的生物生产力,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很多原料和产品,如果供应出了问题,将来都可能通过生物质资源来提供或者替代。

    由于生物科技的发展,将来,人类对土地生产力的计量方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不是单单计算土地上的粮食和木材产出,而是连同秸秆、树根、树皮、树梢一起计算,衡量其生产的干物质有多少。这些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成各种各样的产品,替代各种各样的不可再生资源。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土地利用结构也会跟着变化。目前,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小,而我国的物种资源又极为丰富,最有可能在生物经济方面实现跨越和突破,赶超发达国家。美国计划到2020年,使其生物质能源占到燃油消耗量的10%,生物质材料占到总材料消耗的25%,足见潜力被大家一致看好。我们必须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谁占领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未来。

    第七,发展林业是确保材料安全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保障主要材料的持续供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用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资源,用生命质材料取代非生命质材料,是未来经济发展和人类消费的两个大趋势。木材以其天然的对人类的亲和力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而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看重,并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年木材消耗已相当于全部塑料和铝材的消耗量总和,居各大原材料之首。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木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将达到2.8亿立方米左右。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原木贸易量只有1.2亿立方米,全给我们也不够,何况还有环保组织的牵制。所以,保证我国的木材安全,只能立足国内。目前,我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通过强化科学经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后,约可新增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此外,我国还有8亿多亩宜林荒山荒地,发展人工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的潜力也很可观。历史上,我们曾搞过“以钢代木”、“以塑代木”,作为权宜之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长远之计,就是逆向替代了。

    过去我们用大理石地板,若干年之后,大家又说这里面有放射性物质,还是不如木地板好。现在有一门前沿科学叫木材环境学,专门研究木材作为一种材料的视觉特性、嗅觉特性、触觉特性、听觉特性和调节特性等,发现这种材料有很多对人类非常有益的东西,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因为它是一种生命体的产物,所以,人类作为另一种生命体和它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所以,从材料安全角度讲,应该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数量足够,二是性能安全。可见大力发展林业、特别是木材,前景极为广阔。历史上有一阵子有人主张搞极端的生态保护,提出树木一棵也不砍,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只要我们用科学的办法去经营森林,完全可以三大效益兼顾。大家必须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林业没有产出之时,就是林业完结之日。因为它是一个循环,不可以停止,停则死。

    第八,发展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政治课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很大。从长远看,为我国赢得更大的排放权,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除了工业技改外,最管用、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CDM项目,以扩大造林再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办法,抵减减排指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国际碳汇市场换取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我国经济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实现“三赢”。(作者: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司长 张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