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云南绥江县农民种竹子“鼓起了钱袋子”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张天春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8日 阅读: 字体:【】 【

    云南日报讯(张天春)据绥江县林业部门介绍,目前,该县竹子基地已达25万亩,农民人均有竹1.8亩,广大农民靠出售竹材、竹笋鼓起了钱袋子。

    地处金沙江边的绥江县雨量充沛,气候、土壤等非常适宜竹类生长。“十五”初期,县委、县政府在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产业发展大调查、大讨论和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资源,因势利导,把竹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主导产业加以培植和发展。同时聘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规划了“一个中心(以县城为中心建设湖滨生态竹园)、四大竹廊(沿4条出境公路建设竹林长廊)、七大竹溪(沿金沙江7条一级支流建设竹溪)、八十里湖岸(沿向家坝电站水库岸栽竹)、四十万亩竹海”的竹基地建设布局。为确保竹产业发展的延续性与科学性,县人大常委会还以地方规章的形式对产业发展目标予以固定,做到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思路,一届接着一届、持之以恒地建设竹产业。

    6年多来,全县坚持发展竹产业。在竹苗供给上,从四川等地引进杂交竹、龙竹、麻竹等优良竹种,支持、鼓励林业技术人员带头建苗圃、育竹苗,鼓励社会人士参与种苗建设,全县做到了就地育苗、就地起苗移栽,提高了种竹成活率。在资金投入上,除确保上级涉农资金足额投入到竹产业外,同时整合退耕还林、扶贫整村推进、小额信贷、农业贷款、部门挂钩帮扶、企业投入等资金,向竹产业倾斜。2002年以来,全县整合投入建设竹产业的资金近1000万元,今年仅春季种竹就达7万多亩。在种竹形式上,发动和鼓励群众每人每年义务种竹3株以上,每存活一株给予0.5元的补贴,仅今年全县义务造竹就达1万余亩;实行挂钩扶贫种竹,64个县直单位每年出钱出力为所挂钩的32个村分别完成50亩的种竹任务;本着“谁消耗,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组织电力、煤矿、造纸、林场等60多个用材企业年均种竹200亩以上;动员鼓励社会力量承包经营造竹,全县个人或加工企业承包经营造竹已达11000多亩。在龙头企业带动上,从四川引进中信纸业、竹锦纸业两家龙头企业,每年向农户收购竹片近3万吨,收购总值1000多万元,企业实现利税220余万元。

    今年,全县农民销售竹材、竹笋人均预计增收80多元,其中新滩镇新滩村8组村民已实现户均销售竹材收入8000元左右。大兴竹产业不仅让广大农民鼓起了钱袋子,还使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48.29%提高到目前的5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