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区域集群:安徽宣城市竹产业显优势

来源:宣城政府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3日 阅读: 字体:【】 【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竹业富民”工程,引导林农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初步形成了竹板材、竹工艺品、竹家具、竹化工、竹食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竹产品加工体系,竹产业已成长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竹业产值已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16%。

  我市竹资源丰富,现有竹林205万亩,与耕地面积相当,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7%,广德县和宁国市还是全国闻名的竹子之乡。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打造全省竹产业第一强市、实现竹业产值40亿元”的目标,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深化加工,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  

  坚持科学培育,特色经营,巩固和壮大产业基地。通过新造、扩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竹林面积,近3年来,全市每年新增竹林4万亩。大力推广优良竹种,优化品种结构,广德县在加快毛竹培育的同时,大力开发紫竹、红壳竹、黄古竹等特色小径竹,通过建设318国道高效竹林长廊、庭院竹林等工程,全县形成了五大特色竹业基地,以邱村镇为重点的红壳竹丰产基地目前已发展到1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壳竹基地。宁国市加快发展元竹、天目早竹、雷竹等品种,已建成元竹基地26万亩,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这些往日不起眼的小径竹种,由于其特殊的美化、观赏和经济功效,如今俨然成了市场宠儿。   

  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的同时,林业部门积极倡导“山当田种,竹当菜栽”的经营理念,着力在增加亩产收益上下功夫。今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636”竹林丰产增效示范工程意见》,提出建设6大高效竹林示范基地,创建30个示范村和600个示范户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水平,实现竹林亩产值翻一番。广德县东亭、柏垫、卢村、新杭等毛竹主产区,组织农民对低产竹林实施垦复,并按照科学配方施肥,改善土壤条件,同时通过伐除部分老、次竹,优化龄级结构,使立竹度大幅提高。宁国市仙霞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早笋覆盖技术,1亩笋用林,通过实施增温覆盖,可以提前40-60天出笋,赶在春节前上市,市场价格比正常高出几倍,同时增产500公斤以上,每亩收益在1万元以上。仙霞镇因此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早笋产业重镇和农民致富的小康镇,早笋收入占全镇人均收入6成。

  山上资源增加了,山下加工也日渐红火。通过扩大招商和实施技改,新建、扩建了博亚、宏宇、高峰、健宁、亚普等一批笋竹加工骨干企业,全市现有笋竹加工企业1807家,其中年产值300万元以上企业84家,有25家先后被评为省、市龙头企业,年加工消耗竹材43.8万吨、竹笋原料1.1万吨,产品包括竹地板、竹胶板、竹家具、竹帘、竹席、竹工艺品、竹炭及笋制品等60多个品种,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美等6个国家,2006年实现加工产值14亿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尤其是竹地板加工已具备相当优势,年生产规模已达15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竹地板重要的主产区。亚普公司自主研发的“亚普”牌竹木地板,2006年跻身全国十大品牌,并入选科技部星火计划。加工业的发展拉动了竹材价格的大幅上扬,每担毛竹收购价由3年前的22元飚升至现在的38元,仅此一项,全市150万林农人均增收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