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从今春沙尘天气偏多看防沙治沙——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答记者问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0日 阅读: 字体:【】 【
     今年2月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沙尘暴、强沙尘暴天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就今年的沙尘天气状况及今后我们如何应对?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
    记者:今年2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请问今年的沙尘天气为什么偏多?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刘拓:今年的沙尘天气较前几年偏多,但从多年情况看,仍属于正常范围,从强度上说,较前几年偏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土壤解冻比以往提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二是去冬今春以来,北方地区降水量偏少,一般较常年减少3成—5成,多的减少8成,为50年来同期的第二个少雨季节,地表干燥,土壤墒情差。
    三是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入侵,势力较强,且在冷空气入侵的路径上分布着大范围的沙漠、戈壁,加上其多与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记者:请问沙尘暴到底能不能根治?
    刘拓:形成沙尘天气需有两个条件,一是强劲的气流,二是干燥裸露的沙尘源。目前,全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属于中亚沙尘暴多发区的一部分。从沙尘源看,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既有境内沙尘源的影响,也有境外沙尘源的影响,特别是在今年,境外沙尘影响更为严重些。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其中的沙漠、戈壁是不可能治理的,也不可能被消灭。由于境内外沙尘源的存在,我国不可能根绝沙尘暴。
    记者:从您刚才讲的沙尘暴形成的两个条件看,是否意味着人类在沙尘暴面前无能为力?
    刘拓:从沙尘暴形成的两个条件来看,应该说,气流条件是自然力,人类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但对沙尘源人类可以有所作为。我们可以通过防沙治沙增加适宜治理地区的沙质土壤的地表覆盖,减少裸露沙源,减少沙尘暴发生频率和强度,降低灾害损失。
    记者:防治土地沙化,减少沙尘暴危害,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刘拓: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去指导防沙治沙工作。在防治措施上,要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土地沙化。一是采取封禁的办法,保护自然生态,促进植被的自然修复,保护沙漠的结皮层。二是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对重点沙尘源区的治理,增加林草植被覆盖。三是通过强化执法手段,严格禁止滥樵采、滥放牧、滥开垦,保护治理成果,恢复自然植被。
    记者:怎样实行防沙治沙工作的绩效挂钩?
    刘拓:防沙治沙法和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都明确,土地沙化的防治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并实行问责制。重点沙区政府每年都要向本级人大报告防沙治沙工作,这是地方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目前实施的重点治沙工程,正逐步推行报账制管理,也就是说你先治,验收合格再拨钱,这就是绩效挂钩。
    再一条,政府实行表彰奖励制度,对有突出成就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失职者要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查评估体系,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刘拓: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沙化监测,并予以公布,以此来评价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防沙治沙绩效,对重点和敏感地区还布设了监测点,实施跟踪监测。同时,我们还实行了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年度监测,反映工程管理,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这一方面用以评价干部的政绩,一方面是强化工程管理,并据此对治沙资金、任务进行调控,效果很好。(中国绿色时报 200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