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两农民工赴印度任“技术总监” 当代“卖炭翁”怀揣技艺走出国门
候机、安检、登机。7月10日23时10分,徐启明与汤一仁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动身飞往印度,传授竹炭烧制技艺。
两人都来自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富来森集团的竹炭烧制技术工人,这是他们第一次乘飞机,也是首次走出国门,印度之行不是出国旅游,而是受公司的委派,出任印度国家科技部的“技术总监”。
“真没想到,作为一名农民工,还能有机会走出国门传授技艺。”今年4月,当徐启明获知前往印度的消息后激动无比。
“他们可不是‘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而是有着七八年烧制竹炭经验的当代技术人才。从筑炭窑,到烧炭火候把握,他们是样样精通,而且为人讲诚信,责任心强,是从集团30多位竹炭师傅中挑选出来的精英。”浙江富来森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叶异月说。
印度虽然拥有大量竹资源,但国内活性炭产品紧缺,一直靠进口维持。去年,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为加强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竹产业,与印度国家科技部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中国———印度竹子技术国际合作项目”,由中方不定期选派各种技术人员赴印度任“技术总监”,指导其利用竹子生产活性炭产品。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鉴于丽水竹炭产业发展迅速,加工技艺居全球前列。全市30多家竹炭企业,就拥有2000多家连锁店,年产值达到3亿多元,决定联合丽水市竹产业协会、浙江富来森集团下属的中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这一项目。
此次从“富来森”选派的这两名“技术总监”,将利用三个月时间与印度农民一起建6座竹炭窑,每窑将烧制竹炭两次,计划生产12吨竹炭,手把手向当地农民传授丽水竹炭烧制技艺。
〖短评〗
大力培养产业工人
浙江富来森集团两农民工赴印度任“技术总监”,传授竹炭烧制技艺,说明不论是谁,学好技术都能发挥作用。在工业化进程中,要大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文化素质,
徐启明、汤一仁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责任心强,渴求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渴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样样精通、为人诚信,增进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自身价值。在“发展企业、成就个人”的氛围中抓住机遇,学知识、学技能、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把自己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成为新型产业工人。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的工人已不仅仅是那种能吃苦,不怕累,却仅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需要的是无数个如同徐启明与汤一仁那样的优秀个人,需要的是无数个既有敬业、进取、拼搏、创新的可贵的主人翁精神,又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头脑聪明,身怀绝技的学习型、知识型工人。有一流的员工,就会创造、生产出一流的技术和产品;有了一大批尖子人才,企业就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一流的技术、先进的设施或许可以引进,但一流的人才无法引进,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无法引进,只有像富来森集团那样靠自己在实践中培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不是一句口号,它必将成为企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张长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