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在国家林业局与西藏自治区政府联合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建言加强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
《我国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日前完成。6月21日,国家林业局与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高级专家研讨会,邀请两院院士等专家进行论证,为我国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献计献策。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刘更另、冯宗炜、尹伟伦,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国务院参事盛炜彤,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等出席会议。
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问题,2004年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历时3年完成了《我国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战略研究》提出,全面保护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立足地区资源特点与优势,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区,遵循自然规律,兼顾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基本遏制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退化、重要河谷区沙化趋势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势头,林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整治,促进资源规范有序开发,使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呈现良性发展。
高海拔地区是指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的系列高大山系和青藏高原的广大区域,涉及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总面积约29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30%多。这一地区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甚至根本无法恢复。
专家认为,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要按照严格保护、科学恢复、审慎开发、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原生林草植被,维持雪山、冰川、河流和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区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提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质量,形成以高原原生植被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高海拔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
专家认为,高海拔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的根本任务是保护现有资源不被破坏,要从维持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层次,综合实施我国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将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列入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实施生态保护、植被恢复战略,搞好高海拔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原生植被生态恢复工程、荒漠治理与能源林建设工程、培育与发展生态保护与恢复性产业工程、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制定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新规范,制定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等。
祝列克在座谈会上说,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特别是从学术和理论的层面系统分析研究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的理论和途径。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切实保护和恢复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高海拔地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历史和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组成和生物群落类型,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对我国及其周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是我国东部及周边东南亚国家江河的发源地,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区,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水塔”和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启动器”和全球气候的“调节器”。近年来,由于盲目垦植、过牧、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使原本脆弱的高原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包括森林本身的生物组成与系统结构的衰退和破坏,以及森林生态功能的丧失及其引发的相关生态环境问题。
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林业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转自国家林业局网站)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刘更另、冯宗炜、尹伟伦,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国务院参事盛炜彤,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等出席会议。
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问题,2004年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历时3年完成了《我国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战略研究》提出,全面保护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立足地区资源特点与优势,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区,遵循自然规律,兼顾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基本遏制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退化、重要河谷区沙化趋势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势头,林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整治,促进资源规范有序开发,使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呈现良性发展。
高海拔地区是指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的系列高大山系和青藏高原的广大区域,涉及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总面积约29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30%多。这一地区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甚至根本无法恢复。
专家认为,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要按照严格保护、科学恢复、审慎开发、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原生林草植被,维持雪山、冰川、河流和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区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提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质量,形成以高原原生植被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高海拔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
专家认为,高海拔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的根本任务是保护现有资源不被破坏,要从维持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层次,综合实施我国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将青藏高原原生植被保护与恢复列入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实施生态保护、植被恢复战略,搞好高海拔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原生植被生态恢复工程、荒漠治理与能源林建设工程、培育与发展生态保护与恢复性产业工程、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制定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新规范,制定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等。
祝列克在座谈会上说,高海拔地区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特别是从学术和理论的层面系统分析研究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的理论和途径。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切实保护和恢复高海拔地区原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高海拔地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历史和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组成和生物群落类型,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对我国及其周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是我国东部及周边东南亚国家江河的发源地,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区,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水塔”和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气候的“启动器”和全球气候的“调节器”。近年来,由于盲目垦植、过牧、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使原本脆弱的高原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包括森林本身的生物组成与系统结构的衰退和破坏,以及森林生态功能的丧失及其引发的相关生态环境问题。
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林业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转自国家林业局网站)
上一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首次部长级圆桌会议在荷兰海…[ 06-25 ]
下一篇:国家林业局与国际纸业公司延续三年合作[ 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