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竹丝编织卷帘绘就美丽乾坤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周凯 余勇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13日 阅读: 字体:【】 【
曾经的艺人纷纷改行挣大钱,蓬溪竹帘画不再辉煌
一屡轻柔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屋子,64岁的吕天祥小心翼翼地捧出珍藏多年的竹丝画帘,对着光线仔细欣赏。吕天祥住在县城南北街社区,是蓬溪县唯一一位精通竹丝画帘制作工艺的老人。由于他的健在,这项古老的民间工艺得以继续保存。“我年岁已高,传人又转行,闻名遐迩的竹帘画艺术恐怕要失传哟!”吕天祥一副失望的样子。
  竹丝卷帘描出精美无限
  6月6日,记者慕名来到吕天祥家。老人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不大的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字画。见记者关注竹丝画帘,老人一下子来了精神,他从厚重的木箱中拿出几幅作品展示在记者面前。一幅幅薄如蝉翼的竹帘上,画着山水、花鸟、观音等图,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特别是那幅观音画像颇有特色:观音发髻高绾,法相庄重,神态安详,菩萨形象脱俗悠然,平和而生动。
  老人介绍称,竹帘画是一种绘就在精编竹丝卷帘上的画,通常运用具有传统特色的国画技法。画帘用光滑纤细的竹丝作纬线,蚕丝作经线编织而成,其上画山水、人物、花卉、走兽等国画,成为精美的壁饰和窗帘。
  家庭作坊曾经书写辉煌
  吕天祥说,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着特殊的兴趣,“涂鸦是我小时候最大的爱好,这为我日后的绘画功底做了很好的铺垫。”上世纪70年代,吕天祥专门拜师学艺,闭门钻研竹帘画,从此竹帘画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1990年,吕天祥所在的某地林业局要发展第三产业,单位派他外出学习竹丝画帘工艺。深造后,吕天祥回单位办了家美术工艺厂。1992年,吕天祥从单位辞职,自己搞了个制作竹帘画手工艺品的作坊。吕天祥负责指导、绘画、把关,大儿子吕荣勇负责织帘、绘画,二儿子吕亚荣负责抽竹丝,两个儿媳妇也各有分工……“画有观音画像的竹帘很抢手,南充、德阳等地的爱好者慕名来求购。”吕天祥说,竹帘画最辉煌的时候是1994年前后,“很多人买,作品刚做好就一抢而空……”
  后继乏人绝活面临失传
  “制作竹帘画工序较复杂,需多人分工合作,而当时一幅竹帘画只能卖十几元钱,利润微薄,儿子和媳妇们便先后离开作坊外出打工。”吕天祥称,附近乡亲也嫌干这活挣不了钱,没人愿学这门手艺。“竹帘画艺术之家”逐渐衰败,如今老人只能独自欣赏自己以前的作品,“年纪大了,眼睛也看不清了,有时候想修改原来的画作,但已经力不从心了。”
  眼看心爱的竹帘画即将失去传人,吕天祥怅然若失。老人心中一直有个梦想:期盼着竹帘画艺术能再度兴旺起来,将老祖宗的手工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老人说,要是能够重新建一个厂,将绘有观音菩萨的画帘作为“观音故里”特有的艺术作品,必定能受游客欢迎。“如果能够将竹丝画帘作为一个特殊文化项目来打造,不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还能够挽救这项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