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湖北咸宁女子张闪星:把楠竹条变金条
中木在线编辑报道 湖北咸宁是有名的楠竹之乡,那里竹木工艺品丰富,更重要的是艺人众多,什么都不缺,就缺一样:市场,销量太有限。开着一家竹木工艺品店的张闪星下定决心走出去,但是走向何方?外面的世界会像她想象的一样精彩吗?
2007年5月20日,张闪星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分店新开业。现在,她的竹木工艺品店在全国已经发展到几十家,经营竹简、竹雕、竹编、竹木家居品等大大小小上千种样式,2006年她靠出售竹木工艺品年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而仅仅在5年前,她还在湖北一个小县城做生意,那么她是怎么走出家乡又怎么在北京城站稳脚跟的呢?
》》》拒绝“偏安” 会展热销激起全国扩张梦
张闪星家住咸宁市横石镇,当地有上万亩竹林,也有不少的楠竹手工艺人。1998年,张闪星就利用当地有利资源,开了一家竹木工艺品店,卖些碗啊、杯子和一些低级工艺品,生意却始终不温不火。
2003年,第四届全国竹文化节在张闪星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召开,对这个文化节,张闪星起初并没有多加注意。
文化节组委会问他们要不要参加,当时收费很少,张闪星决定去试一试。
让张闪星没想到的是,此次文化节成了自己竹子生意的一个转折点。竹文化节上,张闪星几乎卖光了自己一年的库存。
一个销售员至今记得,一小时营业额就5000元钱,“非常快,人太多了,几个人都搞不过来。”
这是张闪星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工艺品展会,最大的收获是开了眼界,看到别人的竹木工艺品,张闪星才意识到自己加工的楠竹工艺品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
一个念头让张闪星有了今天的成就。央视资料图片
受展会的启发,张闪星回到家立刻准备开发竹简,她先是从一家倒闭的台资企业进了激光打印设备刻竹简,接着又四处寻访知名的手工艺人进购竹雕,并与其签订常年的供货合同。在逐步充实种类的同时,张闪星开始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从文化节过后,她便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走出大山,将自己的竹简卖到全国。
》》》破釜沉舟 金街卖竹简“起篓子”
张闪星和丈夫贾一凯相中了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最后,还是决定去北京,“最关键是北方没竹子,另外,北京是文化古都,又有2008年奥运,老外也比较多。”
为慎重起见,2004年初,二人先后三次进京考察市场,还特意带了些产品在前门搞起了市场调查。
当时北京市场上多是一些玉器、景泰蓝、琉璃等工艺品,楠竹做的竹简竹雕还比较少见,多次考察的结果让二人对开拓北京市场充满信心,于是租下了位于平安大街上一处正在装修的房子,房租比较便宜。
定好了房子,二人赶紧回家把货整理好,全部发往北京准备开张。但是,到北京后才发现交了定金的房子却迟迟不能交付。
张闪星每天到那儿去看那个地方,结果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开始打那个人的电话还是通的,到最后,手机就关机。
又是十多天过去后,张闪星终于明白,自己被人骗了。此时,两人的货已在北京站寄存了近半个月,每天的寄存费加上二人的吃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能够尽快开张,张闪星狠狠心,租下了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处门面。
房东介绍说,“这里属于金街,这条街都特别贵,他们正好赶着高峰。”光租金那时候一年就8.6万,才14平米,而且门帘都比较窄。张闪星说,当时没有选择,就两条路,一条路就是赔钱回家。夫妻俩不甘心。
然而,就是在这个十多平米的小店里,张闪星的竹简却卖得出奇的好,王府井大量的客流让她的竹简销量大增。张闪星还针对旅游区老外比较多的情况刻出了英文版的竹简。到了2004年夏天,张闪星的月销售额最高达到近十万元,相当于2003年前在老家近一年的收入。因祸得福,当初被迫租下金街昂贵的房子如今却帮助她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坐商变行商 广辟网点快速扩销
正在张闪星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时,2005年底,张闪星被告知房子因城市改建将于半年后拆除。两人又面临着重新找店面的问题。
2006年,两人终于在东华门骑河楼街又找到了一家店面。虽然与王府井大街仅仅相隔一个胡同,但是人流量却少了很多,店里的零售额也迅速下降。
张闪星赶紧出去找市场。最初两人四处打游击,到一些人多的繁华地段推销,甚至摆过地摊。
游击战行不通,两人决定实行阵地战,因为以前零售时,张闪星发现自己的产品更受外国人欢迎,于是决定将自己的产品拿到雅秀、三里屯等外国人及游客聚集的地方推销,由别人代卖自己的产品。
可张闪星经常被拒绝,人家怕销不动,白占位子。碰了几次壁后,他们不再拿着产品四处乱跑。而是印了宣传彩页四处分发,一次,在三里屯散发宣传单时,一个坐在街口喝茶的女孩叫住了他们。
这个女孩叫赵媛媛,是三里屯一家专门出售工艺品店的老板,她答应在自己的店中代售。靠这种方式,张闪星在北京逐渐开拓了十几处销售点。同时,根据市场反馈,大量开发外国人喜欢的便于携带的旅游品。外国人都是暂住,大东西不方便带回国,精美的小玩意大受欢迎。
不仅如此,张闪星还通过网站等宣传方式,将自己的产品销到全国各地。这样,张闪星就不仅仅靠自己的单一零售,而是以批发为主,迅速扩大了销量。
截止到2006年底,张闪星在全国已经发展到几十家专卖店,把自己家乡的竹子卖到了全国。
》》》追逐潮流 竹木家饰品切中热点市场
2007年初,张闪星的店里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经常到张闪星的店里闲逛,也喜欢问很多有关竹木工艺品的问题,但就是一样东西也不买。就在张闪星感到疑惑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让张闪星很是吃惊的要求。
张闪星说,“他非要把自己的家弄成这种中式的感觉,然后就每天待着。”顾客庞磊是一个马上要结婚的年轻人,因为喜欢张闪星店里的装修风格,非要花十几万按照张闪星店面的样式装修自己的新家。
庞磊说,本身这房子就是钢筋水泥,很冷很硬的东西,如果再不弄一些比较圆润的,比较舒服的一些东西,那这个家也不舒服。
这启发了张闪星开发竹木家居品的想法。在给庞磊供货的同时又相继开发出了竹木屏风、博古架、竹灯笼等家居装饰品。不仅如此,张闪星针对年轻顾客开发一些样式新颖的小饰品,并在文化气息浓厚的竹简上加进了一些流行时尚元素。
不同产品针对不同人群,张闪星的竹木工艺品种类已经达到上千种,年销售额近300万元。(据中央电视台《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