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福建邵武梦迪欧公司创造毛竹"神话"
“过去需要三根毛竹才可生产一块竹纤维建筑模板,而现在一根毛竹就能生产三块建筑模板……”昨日,一谈起这神奇的变化,邵武市梦迪欧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良就喜上眉梢,“是‘6·18’将我们的企业推向了‘阳光大道’”。
采用传统技术企业步履蹒跚
梦迪欧公司2004年成立,创业伊始,该企业采用传统技术生产竹纤维建筑模板,需选用上好毛竹中纤维密集较高的部位为原料,竹材利用率相当低,不到50%%,一块模板需要三根毛竹,而且工序较为繁琐。同时,此工艺存在压制密度不均匀、原料配比不易掌握等缺陷,模板的胶合强度达不到可重复使用10次的质量标准。
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该公司进行了长达半年、耗资60余万元的摸索试验,前后生产了七次产品供用户试用,但始终未能达到重复使用10次的质量标准,这一技术难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较长时间无法盈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携手“6·18”企业迎来转机
去年初,梦迪欧公司通过“6·18”平台,获知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有“竹材制造高密度纤维板”的技术成果。该技术仅以两块竹席为面板,中间填充毛竹加工下脚料及竹梢、锯粉等原料,便能生产出优质的高密度纤维模板,彻底改变了仅仅依靠原竹为原料的历史。而且通过该技术生产的高密度纤维板内部结构均匀,密度适中,尺寸稳定性好,冲击韧性小,抗弯强度高于刨花板,表面平整光滑,被誉为“无缺陷木材”。
梦迪欧公司如获珍宝,立即与福建省林业科学院洽谈、对接,并于2006年第四届“6·18”交易会期间正式签约,8月投产。
综合利用资源企业乘风破浪
对接了“竹材制造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后,企业资源利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竹材利用率,一根毛竹不仅竹身可利用,就连竹梢、竹枝、边角料、锯粉等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一根毛竹可生产三块模板。以前企业的毛竹下脚料都要以30元一车不等的价格雇人处理,现在,这些废料摇身一变成为“宝”。企业不仅完全消化了内部产生的1万立方米以上的毛竹下脚料,同时还以200元/吨的价格收 购周边百余家竹材企业的毛竹下脚料。
“6·18”让梦迪欧公司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效益,使企业焕发生机。以前企业每生产一块板就须耗费三根毛竹,而现今充分利用毛竹下脚料作为填充物,生产三块板仅需一根毛竹,前后对比仅原料这一项就可节约50%%以上的成本。
以前由于周边众多竹材企业的相互竞争,致使毛竹资源供应紧缺,企业原料只能维持半年的生产期,而现在由于原料需求的大量缩减,企业可以常年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公司现有高密度纤维模板等产品年产量已达到3.3万立方米,年产值从2005年的210万元攀升到了2006年的1000万元,随着生产规模和市场营销的不断扩大,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同时该项目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转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