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小竹篮的启示
广东省廉江市安铺镇活力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邻近广西的杂竹资源优势、组织农民编制竹筐出口,走出了一条具有乡村特色的致富、创外汇的好路子。去年该公司产值600多万,主要产品全部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这则新闻给我们很多思考及启示。
报载,该公司有60多名工人在厂从事纺织外,每年还有300多户附近村民前来领料回家加工竹筐,平均月收入800—1000多元。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富余劳动力赋闲在家,除去到外地打工者,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富余劳动力资源,使他们除了完成劳作之外又增加一些业余收入来帮补家用,的确是基层农村乡镇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俗话说,生机无限,如果乡镇领导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广开门路,既使那些在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完成了劳作、又从事一些其它行业(如编织业、种养业等方面),增加一些经济收入,也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实事。如安铺的这些竹筐加工户,在家里打工月收入也有800—1000元,比到外地打工多得多。因为既省了不少费用,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我认识一位外出打工者,他到深圳一家电子厂工作,月收入有1000多元,除开住宿、伙食费外,每月只剩500多元。因此,这则新闻的确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如果我们基层乡镇领导能多些为群众着想,多办一些类似的厂,既可为富余劳动力(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妇女)增加一些收入,也为当地的税收方面作出贡献。农民富裕、农业增收、农村稳定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和心愿,党和政府也历来关心“三农”问题,因此,如何让农民富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每一位人民公仆(尤其是基层乡镇领导)任重而道远,但愿我们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罗予海)
上一篇:广东和平竹子富农民[ 05-21 ]
下一篇:小小竹象虫正吞噬300亩竹林[ 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