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科技:兴林·富林·强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7日 阅读: 字体:【】 【
2006年,由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的“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个项目针对我国木材短缺、竹材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出一套新的理论方法,取得6项核心技术,开发出32种全新竹质产品,目前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35亿元。
    一粒良种带来一片绿色,一个专利挽救一个企业,一项技术致富一方百姓。竹材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带动了我国竹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为山区竹农开拓了新的致富途径。科技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
    2006年,我国林业把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推动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加速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一)
    2006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这是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发展方向上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对包括林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效益不高,有限的资源难以满足社会迅速增长的生态和经济需求。这就要求我国林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潜能充分释放。
    2006年2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十一五”林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措施。
    与抓改革不同,改革解决的是人的潜力问题,抓科技要解决的是自然资源的潜力问题,是挖掘、调动内源性力量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在,我国的农田一亩一年产出600多元,而林地一亩一年产出只有22元,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潜力很大。特别是森林中丰富的物种资源,每一种都可能开发出一个大产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生物产业发展的前景极为广阔。
    因此,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安排“十一五”特别是2006年林业重点工作时,明确要把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林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性措施来抓,使林业建设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二)
    全国科技大会前夕,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对林业及林业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为林业和林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林业科技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规划纲要》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中,林业在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在《规划纲要》确定的优先主题中,林业在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这两个优先主题中占有主要份额。
    2006年9月,国家林业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林业科技大会,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要求,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林业科技发展目标,全面部署了林业科技发展各项工作,为中国林业科技未来的发展勾绘出宏伟蓝图。
    为筹备这次大会,国家林业局组织上百位专家,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并多次、多方面征求意见,编制了《林业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重要文件,为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了这次会议。她在大会开幕式上寄语中国林业:“要加快建设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动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
    (三)
    2006年,我国林业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科技推广,成效明显。
    对于科技创新,贾治邦局长说:“要以重大科研项目为龙头,以突破制约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的供给能力。”
    林木良种对林业生产建设意义重大。2006年,国家林业局作为副组长单位参与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作为第二主持单位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重大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均有助于林木良种培育技术新突破,大幅度提高林木良种供应率和使用率。
    生态建设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2006年,国家林业局申报的“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投入研究经费将达1.5亿元。这是自198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以来,国家林业局首次主持最高级别的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使生态建设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生物产业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国家林业局作为第二主持单位参与组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的实施,致力于生物产业技术的突破。
    2006年,我国林业狠抓“十一五”各类科技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的位置和份额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目前,林业系统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课题数已达到86个,总经费4.65亿元,与“十五”相比,课题数翻了一番,经费增长3倍以上。
    对于推广重点,贾治邦局长说:“要以典型示范为带动,以健全推广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
    2006年,我国林业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示范点100多个,推广了一批先进技术和近百个新品种,发布林业行业标准43个,确定了60个年度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各级林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2.2万次,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骨干139.15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62.8万多份。特别是国家林业局“科技为林改服务”、辽宁“千乡万村林业科技下乡”、重庆“新农村建设林业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同时,黄连木等采种基地建设及生物柴油生产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将为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引导和示范作用。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贾治邦局长在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上对林业科技工作提出的基本准则,是林业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6年,我国林业科技工作按照这个准则,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发展,为“十一五”林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绿色时报200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