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部黑冠长臂猿重现广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6日 阅读: 字体:【】 【
11月1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部黑冠长臂猿重现广西的具体情况。
    9月10日至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和香港嘉道理农场共同组织,包括海南霸王岭保护区、广西弄岗保护区、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内的动植物专家组成的生物多样性考察队,在广西靖西县邦亮林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发现了自上世纪50年代起便被认为在我国灭绝的东部黑冠长臂猿,据初步统计有3群17只,并首次获得了东部黑冠长臂猿的照片和录像。
    长臂猿是四大类人猿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被国际灵长类专家认为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这次考察之前,越南高平县是全球唯一已知仍分布有东部黑冠长臂猿种群的地方,约有30多只,加上这次考察发现的17只,目前全球已知的东部黑冠长臂猿总共也只有50只左右,比国宝大熊猫以及广西特有的濒危动物白头叶猴的数量都要少得多。因此,这次考察发现东部黑冠长臂猿,是全球自然保护和生物学界的一大喜讯,对全球物种多样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东部黑冠长臂猿属树栖动物,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林冠层,以野果、嫩叶为食。历史上,东部黑冠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越南北部湾至广西边境的热带地区,但由于过去猎捕和栖息环境的破坏,导致该物种急剧下降,自50年代起,国内就再也没有见过长臂猿的较可靠的报道,因此,科学家认为该物种在我国已经灭绝。这次东部黑冠长臂猿重现广西,表明广西的天然植被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当地群众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同时,这一发现也将大大提升了广西生物多样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对广西自然保护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科考发现东部黑冠长臂猿,是广西林业部门与香港嘉道理农场、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以及国内有关院校、科研机构多年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自2002年起,香港嘉道理农场就开始在我区与越南接壤地区探寻长臂猿分布的可能性。今年4月,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与自治区林业局合作首次对邦亮林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初步认定该林区很适宜长臂猿生存,并有分布的可能性。今年5月,广西大学动物专家周放教授带队在该林区实施调查,并录到东部黑冠长臂猿的叫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9月,香港嘉道理农场和自治区林业局合作,又组织了有3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的考察队,通过深入邦亮林区进行科学细致的考察,终于找到了东部黑冠长臂猿的野生种群。
    通过这次考察,专家们在靖西县邦亮林区除了发现极度濒危物种东部黑冠长臂猿外,专家们还记录到了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熊猴、黑熊、鬣(列)羚、巨松鼠,苏铁、蚬木、兜兰以及一些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目录的珍稀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的踪迹,这说明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为了保护好邦亮林区这片重要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靖西县委、政府和百色、靖西两地林业部门及时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把邦亮林区列为特别管护区,派专人对林区进行巡护,防止偷猎、盗伐和野外用火,在周边村屯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活动,等等。自治区林业局对保护好这片林区也十分重视,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邦亮林区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保护、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严禁挖山开路、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并且与越南林业部门共同商讨开展东部黑冠长臂猿跨国保护工作。下一步,邦亮林区的自然保护工作将不断向纵深推进,保护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