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吉林湿地生态功能大幅回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9日 阅读: 字体:【】 【
2000年以来,吉林省在湿地管护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改善了湿地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扩展了苇田面积,使湿地的总体生态功能大幅回升。
    吉林共有湿地193.7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131.5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0.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在全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吉林努力构建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制环境,先后颁布实施了《吉林松花江三湖保护区管理条例》、《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规。1996年,省人大率先在全国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颁布了《五年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决定》。2001年,根据省林业厅的提议,省人大又作出了继续实行禁猎的决定。经过10年禁猎,包括湿地水禽在内的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明显恢复,保护野生动物的文明行为渐成风气。
    目前,吉林已建立17处湿地类型保护区,面积171.6万公顷。省政府成立了由林业牵头,有发改委、环保、水利、牧业等12个部门参加的湿地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向海、莫莫格、龙湾、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上划为省林业直属单位。6年来,省林业厅累计投入资金9578万元,改善湿地保护、管理、救护和服务条件。
    为了控制湿地水量下降、功能衰退,吉林先后启动了引霍林河水入向海湿地、引嫩江水入莫莫格湿地、引洮儿河水入向海湿地等引水工程。2004年6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吉林首次实行跨省、跨流域补水,由内蒙古察尔森水库对向海实施生态应急补水。今年上半年,为了恢复采油区的湿地植被,莫莫格自然保护区与吉林油田英台采油厂投资570万元,共同实施了“采油区湿地植被恢复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治理油井61口,恢复植被33.4万平方米。
    吉林西部土地荒漠化严重,造成植被退化、湿地干涸。吉林省林业厅实施了以生态草建设为主的治理工程,先后组织了“关注森林·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和“台商参与祖国荒漠化土地治理大行动”等系列活动,参与生态草建设的国内外人士超过5万人、100多个单位和团体,无偿捐款2400多万元。5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生态草建设520万亩。现在,经过治理的盐碱地又重新披上了绿装,湿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
    芦苇资源管理职能划归林业部门以后,省林业厅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了63万亩高产稳产生态苇田,芦苇面积增加到220万亩,产量提高到10万吨,创造产值3900万元。苇编制品远销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年实现销售收入8600万元,利润4100万元。
    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省林业厅连续3年举办生态旅游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开展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莫莫格湿地观鸟节等生态旅游主题活动,生态旅游成为湿地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品牌。2005年,全省湿地保护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33.4万人次,直接收入6612.12万元。(中国绿色时报20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