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贾治邦指出毕节“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试验区成效显著 继续巩固和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果意义重大
9月19日至2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治邦,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贵州副省长禄智明等深入到毕节地区专题调研“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林业工作,与各族群众和县、乡、村负责同志广泛交流研究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试验区建设成果。贾治邦指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继续巩固和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果意义十分重大。
经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8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将毕节地区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先后在毕节地区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山区综合开发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480万亩,封山育林280万亩。2000年以来,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280.9万亩,天然林保护管护面积1230万亩。“十五”期间中央投入毕节地区林业建设资金10.8亿元。在林业重点工程的带领下,毕节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1366.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4.94%提高到33.92%,林木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加到1389.64万立方米;全区土壤侵蚀量减少了50%,减少水土流失面积701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从5446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3389吨/年·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流失量2100多万吨;全区生产总值从23.4亿元上升到231.2亿元,增长了10倍,财政收入从3.02亿元增长到34.8亿元,增长了11.5倍;人均口粮从180公斤增加到340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26元上升到1876元;全区贫困人口从312.2万人减少到59.81万人。
贾治邦、石宗源等实地考察了毕节地区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情况。该村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80%,过去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积极发展林下种草、养畜和豆制品加工,改善了生态,保持了水土,农民人均口粮由190公斤增加到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0元增加到1260元。贾治邦、石宗源等现场察看了林木生长情况,充分肯定了该村以组织群众利用秸秆和饲草养牛、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解决群众生计的路子,并高兴地与村民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退耕还林后粮食是否够吃,收入是否增加,恳切地听取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和要求。当苗族村民金庆反映,他家4口人,7年前已退耕还林4亩,目前林木还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国家补助政策即将到期,希望国家能继续扶持发展替代产业,并表示无论如何不会将林子毁掉。贾治邦听后,高兴地鼓励他和其他村民发展林下产业,拓宽增收门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
9月20日,贾治邦、石宗源等又在崎岖的山路上驱车几十公里,察看黔西县定新彝族乡青杠村石漠化危害的严重现状及治理成效。贾治邦一行看到石漠化给当地生态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极大危害,心情非常沉重地说,石漠化地区地无三尺平,群众在石头缝隙里艰难地耕种,越穷越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群众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一定要将调研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带回北京,深入研究,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老百姓造福。付顺才、刘定学等村民闻讯赶来,纷纷向贾治邦、石宗源等反映石漠化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苦,也高兴地表现出退耕还林后生态、经济大为改善的喜悦心情,村民们一再要求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给他们提供治理石漠化的技术和模式。贾治邦指出,要在巩固毕节生态建设试验区已有成果基础上,加快石漠化防治步伐,因地制宜,将成功模式辐射到周边乡村,乡村干部要组织群众学习技术,大力发展药材、果树等替代产业,要特别注重解决石漠化地区群众人口吃饭问题、灶口烧柴问题、牲口饲料问题,做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9月20日,贾治邦、石宗源还召开了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听取毕节地区行署、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林业部门干部对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加快石漠化防治的体会和建议,会场气氛热烈。
会上,贾治邦指出,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毕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完善、提高治理石漠化的措施和水平,搞好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特别是林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石漠化;要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巩固成果,提高质量,防止反弹;要坚持科技兴林,教育和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技术;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经营主体,理顺体制,搞活机制;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解决好“人口、灶口、牲口”问题,把毕节地区的林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兴林富民、改善生态作出更大贡献。
贾治邦表示,毕节地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毕节生态试验区建设成效不仅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还关系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局将一如既往地从资金、项目、政策、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贵州和毕节地区林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毕节地区尽快建设成为一个山清水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富裕的“扶贫开发 生态建设”试验区。
贾治邦指出,我国石漠化土地达12.96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的速度扩展,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八省区有2.2亿人口受石漠化的危害。毕节地区作为我国受石漠化危害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石漠化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全国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石宗源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林业局给予贵州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巨大支持和热情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18年来,毕节地区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希望,毕节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扎实的工作、更有力的措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开创毕节地区林业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实现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二是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做到“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相结合。三是要把林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石宗源强调,毕节地区要把建设“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主题和当前头等重要的紧迫任务来抓。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思路。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主题,作为巩固和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果的重要突破口。四是要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紧紧扭住不放,务求取得更大突破。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贾治邦一行还考察了遵义市鸭溪镇、乌江镇退耕还林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他对乡镇林业工作站在组织群众退耕还林、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林木采伐审批等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林业工作站是林业体制的细胞和工作的基础,作用非同小可。贵州省高度重视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将所有林业工作站一律实行县林业局垂直管理,并将所有人员经费和事业支出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盘子,值得在全国推广。
9月22日,贾治邦一行还亲切看望了贵州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驻贵阳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干部职工,并在干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对贵州林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充分肯定,要求贵州全省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成绩、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乘胜前进,努力建设现代林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林业厅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考察。(中国绿色时报 2006-09-25)
经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18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将毕节地区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先后在毕节地区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山区综合开发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累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480万亩,封山育林280万亩。2000年以来,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280.9万亩,天然林保护管护面积1230万亩。“十五”期间中央投入毕节地区林业建设资金10.8亿元。在林业重点工程的带领下,毕节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1366.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4.94%提高到33.92%,林木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加到1389.64万立方米;全区土壤侵蚀量减少了50%,减少水土流失面积7010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从5446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3389吨/年·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流失量2100多万吨;全区生产总值从23.4亿元上升到231.2亿元,增长了10倍,财政收入从3.02亿元增长到34.8亿元,增长了11.5倍;人均口粮从180公斤增加到340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26元上升到1876元;全区贫困人口从312.2万人减少到59.81万人。
贾治邦、石宗源等实地考察了毕节地区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情况。该村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80%,过去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积极发展林下种草、养畜和豆制品加工,改善了生态,保持了水土,农民人均口粮由190公斤增加到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0元增加到1260元。贾治邦、石宗源等现场察看了林木生长情况,充分肯定了该村以组织群众利用秸秆和饲草养牛、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解决群众生计的路子,并高兴地与村民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退耕还林后粮食是否够吃,收入是否增加,恳切地听取他们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和要求。当苗族村民金庆反映,他家4口人,7年前已退耕还林4亩,目前林木还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国家补助政策即将到期,希望国家能继续扶持发展替代产业,并表示无论如何不会将林子毁掉。贾治邦听后,高兴地鼓励他和其他村民发展林下产业,拓宽增收门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
9月20日,贾治邦、石宗源等又在崎岖的山路上驱车几十公里,察看黔西县定新彝族乡青杠村石漠化危害的严重现状及治理成效。贾治邦一行看到石漠化给当地生态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极大危害,心情非常沉重地说,石漠化地区地无三尺平,群众在石头缝隙里艰难地耕种,越穷越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群众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一定要将调研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带回北京,深入研究,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老百姓造福。付顺才、刘定学等村民闻讯赶来,纷纷向贾治邦、石宗源等反映石漠化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苦,也高兴地表现出退耕还林后生态、经济大为改善的喜悦心情,村民们一再要求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给他们提供治理石漠化的技术和模式。贾治邦指出,要在巩固毕节生态建设试验区已有成果基础上,加快石漠化防治步伐,因地制宜,将成功模式辐射到周边乡村,乡村干部要组织群众学习技术,大力发展药材、果树等替代产业,要特别注重解决石漠化地区群众人口吃饭问题、灶口烧柴问题、牲口饲料问题,做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9月20日,贾治邦、石宗源还召开了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听取毕节地区行署、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林业部门干部对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加快石漠化防治的体会和建议,会场气氛热烈。
会上,贾治邦指出,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毕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完善、提高治理石漠化的措施和水平,搞好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特别是林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石漠化;要继续坚持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巩固成果,提高质量,防止反弹;要坚持科技兴林,教育和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技术;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经营主体,理顺体制,搞活机制;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解决好“人口、灶口、牲口”问题,把毕节地区的林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兴林富民、改善生态作出更大贡献。
贾治邦表示,毕节地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毕节生态试验区建设成效不仅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还关系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局将一如既往地从资金、项目、政策、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贵州和毕节地区林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毕节地区尽快建设成为一个山清水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富裕的“扶贫开发 生态建设”试验区。
贾治邦指出,我国石漠化土地达12.96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的速度扩展,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八省区有2.2亿人口受石漠化的危害。毕节地区作为我国受石漠化危害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石漠化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全国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石宗源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林业局给予贵州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巨大支持和热情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18年来,毕节地区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希望,毕节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扎实的工作、更有力的措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开创毕节地区林业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一是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实现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二是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做到“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相结合。三是要把林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石宗源强调,毕节地区要把建设“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主题和当前头等重要的紧迫任务来抓。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思路。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把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主题,作为巩固和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果的重要突破口。四是要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紧紧扭住不放,务求取得更大突破。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力度,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贾治邦一行还考察了遵义市鸭溪镇、乌江镇退耕还林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情况,他对乡镇林业工作站在组织群众退耕还林、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林木采伐审批等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林业工作站是林业体制的细胞和工作的基础,作用非同小可。贵州省高度重视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将所有林业工作站一律实行县林业局垂直管理,并将所有人员经费和事业支出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盘子,值得在全国推广。
9月22日,贾治邦一行还亲切看望了贵州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驻贵阳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干部职工,并在干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对贵州林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充分肯定,要求贵州全省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成绩、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乘胜前进,努力建设现代林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林业厅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考察。(中国绿色时报 2006-09-25)
上一篇:雷加富副局长视察中南院[ 09-27 ]
下一篇:国家林业局与退耕还林工程省(区、市)签订责任书[ 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