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文化>详细内容

竹藤文化

别峰庵看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20日 阅读: 字体:【】 【

    在江苏镇江的焦山双峰之间,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别峰庵。别峰庵的有名大抵与清代的大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这里读过书有关。

 来到别峰庵,看到门楣上写的“郑板桥读书处”的横额时,我确信已身临其境。那门上有郑板桥的手迹: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来到这里,自然最让我留意的是别峰庵的竹。板桥先生爱竹,喜画兰竹,常以“可焚身而不可毁其节”的竹来抒发情感。从郑板桥的一幅幅画竹图中可看出他的重竹情趣和爱竹心情。他为什么这样爱竹,也许还可以从苏轼的一首诗中找到答案: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别峰庵的竹显得清癯雅脱,又是那样瘦劲孤高,正如郑板桥先生所说:“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爱我也。”然而,我们更应该记得郑板桥的这样一首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相传这诗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事时所作,诗中对民众的关怀之情,跃然纸上,这时的竹不仅仅是在雪白纸窗、清风静响中的那片绿,而是对民众深深的关切,难怪在郑板桥被诬罢职离开潍县时,老百姓依依不舍地将他挽留。

    透过历史的烟云,仿佛看到郑板桥还在幽静的院子里漫步,听竹叶簌簌地响。别峰庵的后面,是日夜奔流的江水,板桥先生就在这空山灵雨之中,亲近自然,忘却浮华,如同他描绘的兰、竹、石一样。他的为人有如兰的幽芳、竹的劲节、石的风骨。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一提郑板桥,就能使人想起竹;一说起竹,也会使人想起郑板桥。这是少有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板桥先生的人格和风貌。当我离开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时,不禁又想起了他的另一首竹石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