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两会竹声音——以竹代塑】一把竹餐叉引发热议:以“竹替代”促“双碳”

来源:国际竹藤中心 作者:转载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5日 阅读: 字体:【】 【

“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能被竹子代替,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在浙江代表团第四组讨论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的一个问题,引发了代表们的热议。

此次参会,胡季强代表的一个建议,是在赴北京的航班上临时决定增加的,他的“灵感”源于飞机上一把竹子做的餐叉,“以前用的是塑料,现在怎么换成了竹子?”胡季强代表一打听,原来是为了响应国家节能降碳的号召。作为“环保达人”,这个并不起眼的改变让他琢磨许久。抵达北京后,他迫不及待地连线专家学者和“竹乡”安吉县的农业专家、竹制品生产企业,发现这里面果然大有文章。

“去年,国家有关部委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大幅减少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胡季强代表说,寻找塑料的替代品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竹子可年年砍伐,年年生长,是一种永续性物种,在全国20多个省份广泛分布,资源储量庞大,日用品类、包装类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目前已开发的竹制品就有10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

“更重要的是,竹子的固碳能力是一般森林的2倍。”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胡季强代表注意到,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中提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向大会提交推广“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建议,以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听到胡季强代表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也来了兴趣,“其实我们武义县也是有名的‘竹乡’,竹林面积占全县森林面积超过10%。”俞学文代表对竹子颇有研究。他从手机里翻出去年参会时提交的一份关于加快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产业化的建议,“这种材料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采用缠绕工艺加工成型,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可以加工成压力管道、城市综合管廊等产品,能大量替代金属、塑料、水泥等传统材料。”俞学文代表说,如果这个材料能广泛应用于城建、市政、交通等领域,将带来极大的市场空间,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的机遇,“今年我打算继续提交这个建议。”

事实上,“竹替代”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去年9月,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者,就共同描绘了用竹子替代塑料、打造绿色环保新生活的未来生活场景。

分组审议结束,代表们走出会场,在交谈中得知胡季强代表的建议后,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代表说,中国虽然坐拥海量竹资源,但目前竹制品产业仍存在“低小散”问题。他建议一些竹资源丰富的重点地区,要提供更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区域竹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坚,改进生产工艺,让竹制品在更多领域起到替代作用。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