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新闻>详细内容

竹藤新闻

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记国际竹藤中心竹藤生物质新材料创新团队

来源:材料所 作者:马千里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 阅读: 字体:【】 【

群山叠嶂,苍劲巍峨,万竿皆翠,一派生机。2000年7月,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事业单位国际竹藤中心成立,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江泽慧教授带领的竹藤生物质新材料创新团队以竹、藤等生物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竹藤等生物质材料的材性及防护改性、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化学组分高效利用、竹炭及竹纤维化能源化利用等全面系统的研究。

中国的竹文化,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影响着百姓。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百姓对竹的喜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在新材料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让竹子焕发出新的绿意,成为竹藤生物质新材料创新团队努力的目标方向。

“我们不仅要利用竹子为大众生活增添便利,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更要满足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前沿学科”,团队成立之初,江泽慧便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这个难度很大,当时我国有很多贫困人口,并且木材短缺,山里有很多竹子却不知道怎么用。“如果能让竹子直接长出房子、桥梁就好了”,江泽慧教授笑着说,“当年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创新团队并不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团队研发出新型竹质结构材制造关键技术,通过对竹材表面特性、竹木复合比例及组合方式进行研究与优化设计,创新提出了建筑用竹质板材型材制造技术、新型竹木复合重组技术、高频竹材胶合技术、高渗透性表面活性技术等多个核心技术,攻克了课题“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并获得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利用这些关键技术开发出大跨度竹材建材、竹木复合板和轻质高强结构材、竹结构材专用防腐剂等多项产品,形成了高性能结构材制造的成套技术及产品体系。这项技术让竹子不仅“长”出房子,还可以“长”出桥梁,“长”出各种建筑,真正实现竹子作为工程材料的一项重大突破。

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2019年由创新团队和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团队建造的“竹之眼”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惊艳亮相,这也是团队“竹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成果之一,让全世界看到了竹藤的魅力绽放。

“不仅要研究竹子能做什么,”江泽慧给团队定下要求,“还要研究竹子为什么能做这个,从机理上也要做到极致。”创新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再次凭借“植物细胞壁力学表征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真正把科研做到细微之处。不仅如此,团队创建了基于细胞壁力学表征技术的界面学、木材改性、生物矿化研究方法学。其中界面力学表征新技术推动了高耐候竹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并且首次将纳米压痕技术应用于木材糠醇改性中,在我国最早实现了木材糠醇改性的产业化,为我国人工林低质木材的规模化高值利用提出了新途径。创新团队研发的新型竹质装饰材及新型竹质炭材料制造关键技术,高效单根植物短纤维力学测试成套关键技术,竹质装配式建筑轻便式模块化组装连接技术……每一项技术和理念后面,都是她和团队成员激流共进、刻苦钻研最直接的证据。

一滴滴汗水、一步步脚印,从理论到实际,从技术到应用,哪里有需要就冲到哪里,哪里有困难就攻克哪里。20年来,创新团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目前,团队已认定或鉴定的科技成果33项,涵盖竹藤材结构与性能研究、防护与改良、工程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液体燃料与化学品、炭材料等多个领域,真正做到了“以竹胜木”“以竹代塑”。

多年来,团队不仅培养了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还有主动奉献的社会责任,多次参加科技救灾,为前线提供智力和物力援助。汶川地震中,向四川卧龙、都江堰等灾区建造和捐助70套、共计1400平方米的抗震竹预制板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对口捐赠N95口罩和1350套竹纤维床上用品等防疫物资,同时创新团队还紧急成立攻关小组,针对竹笋生产管理、竹林抚育经营、竹产品加工企业提值增效等紧迫问题,整理编撰了《竹林生产经营问答手册》《应对疫情竹材实用技术》,在公众号、网站和行业媒体等同步发布,科学指导和服务竹产区农户与企业春耕生产、复产复工。在国际上积极配合我国“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大国外交战略,向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和发展中国家输出先进理念和技术,通过“竹人造板预制房”项目在埃塞俄比亚和尼泊尔分别建立竹人造板预制房加工和装配中心,生产60套竹人造板预制房。通过“中荷东非竹子”项目,为肯尼亚、乌干达等东非主要产竹国家进行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竹工设备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消除贫困、发展生计和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江泽慧教授的带领下,经过20年的发展,竹藤生物质新材料研究团队已经成长壮大,包括首席专家、专家、青年骨干、博士后、研究生共计80余人,涵盖各年龄段,多学科专业交叉互补。团队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既有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及国际竹藤中心访问学者项目,还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定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协助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点,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林业科研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创新团队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号召,将坚持创新,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将国际竹藤中心创建成为国际一流科研院所、打造成为世界竹藤创新高地和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