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竹子作为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以竹林为主体的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立对于科学评估竹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11月,国际竹藤中心牵头申报的8个生态站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纳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生态站名录(林科发〔2015〕151号),包括湖北幕阜山竹林站在内的9个竹林生态站分布在9大产竹省份,初步覆盖了我国主要竹产区。
中心归口管理的8个生态站省区位置
一、安徽太平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主要针对北亚热带典型散生竹林生态系统,通过对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为区域和国家提供科学可靠和规范化的观测数据;解决竹林生态系统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热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经营以及国家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科学监测和评估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建设,最终建立规范化、数字化的竹林生态系统监测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定期提供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
二、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主要以我国热带雨林地区的攀援竹、棕榈藤及其伴生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攀援竹和棕榈藤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养分循环等方面进行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阐明和揭示热带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维持自身健康和提供服务功能的内在机制,以及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为我国热带地区的竹藤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江苏宜兴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主要以我国北亚热带气候区平原竹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气、土、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和研究,解决北亚热带平原竹林生态系统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热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国家提供科学可靠和规范化的观测数据,并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参与国际谈判与履约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我国乃至世界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持续经营、以及国家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建设成为具备集长期观测、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宣传、生态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性试验平台,满足国家外交谈判及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服务。
四、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主要针对我国华南地区城市森林与竹林生态系统,研究城市背景下森林与竹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规律,通过对生态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分析人类活动、城市演变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响应机制,为国家提供科学可靠和规范化的观测数据,并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参与国际谈判与履约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解决城市森林与竹林生态系统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热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城市森林与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经营以及国家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科学监测和评估我国城市森林与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积极向社会宣传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通过建设,最终要将广东园山生态站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功能完善、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管理协调、效益突出的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体系。
五、云南滇南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主要针对大径丛生竹竹林,开展高生产力维持、竹林生态过程相关机理,以及不同竹林类型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碳增汇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等相关方面的定位观测和研究,以优化滇南山区大径丛生竹生态系统结构,构建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竹林发展模式。
六、广西凭祥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以我国南亚热带丛生竹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丛生竹林水、气、土、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为国家提供科学可靠和规范化的观测数据,并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参与国际谈判与履约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解决丛生竹林生态系统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热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经营以及国家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
七、四川长宁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通过对四川长宁地区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三种典型竹林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和能流、物流等重要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等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分析研究,以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和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为手段,完善竹林生态系统的数据资源采集和信息管理,科学评价竹林生态效益、景观效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我国竹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为国家提供科学可靠和规范化的观测数据。通过生态站定位监测,解决亚热带典型竹林生态系统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前沿性和热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竹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经营以及国家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支撑。
八、福建永安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主要通过对毛竹林生态系统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阐明和揭示竹林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规律和生态系统维持自身健康和提供服务功能的内在机制以及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揭示最适生长区毛竹种群生长和土壤环境互动机制,为我国竹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竹藤中心生态站基本信息表
序号 | 生态站名称 | 建设单位 | 技术依托单位 | 第一站长 | 第二站长 | 联系人 |
1 | 安徽太平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安徽太平试验中心 | 国际竹藤中心 | 漆良华 |
苏文会 国际竹藤中心 |
雷 刚 |
2 |
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国际竹藤中心 | 栾军伟 |
罗金环 三亚市林科院 |
徐瑞晶 |
3 | 江苏宜兴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国际竹藤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 |
官凤英 |
王金海 宜兴市林场 |
石 雷 |
4 | 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国际竹藤中心 国家林草局城市森林中心 |
范少辉 |
王 成 国家林草局城市森林中心 |
孙振凯 |
5 | 云南滇南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西南林业大学 国际竹藤中心 |
石 雷 |
辉朝茂 西南林业大学 |
李 娟 |
6 | 广西凭祥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 国际竹藤中心 | 胡 陶 |
卢立华 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 |
石 雷 |
7 | 四川长宁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国际竹藤中心 四川省林科院 |
蔡春菊 |
王启荣 长宁县林业局 |
王 一 |
8 | 福建永安竹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 国际竹藤中心 |
国际竹藤中心 福建省林科院 |
刘广路 |
李建民 福建省林科院 |
苏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