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林改要科学决策周密安排——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系列述评之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农村上层建筑的重塑,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
相比农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为复杂。林业虽然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林业又有其特殊性。从属性来说,林业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双重属性;从生长规律来说,林木的生长周期长,短则几年,长则上百年,不像农作物年年可以播种和收获;从改革涉及面来说,林改涉及的林地面积比农田多,涉及到林业、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部门,更重要的是涉及广大林农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和谐稳定。
我国在林权制度改革上是有教训的。上世纪80年代的林业“三定”,由于多方面原因,改革没有像期望的那样激发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山分到哪里就砍到哪里”的现象,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实践,关系到农村、林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相关方面利益的调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在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中必须积极稳妥,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尊重历史和群众意愿,做到科学决策、周密安排。
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周密安排?
今年5月,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指出,在改革中要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部门配合到位、扶持政策到位、指导检查到位、总体规划与分级规划到位,保护农民利益,防止乱收费,积极摸索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这项工作顺利稳妥实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强调,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坚持抓好各项配套改革。
从福建、江西、辽宁等省的实践来看,科学决策和周密安排,对林改的成败关系重大,对农村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他们创造了不少新经验,为全国林业改革探索了路子。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就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位置。福建、江西、辽宁这些林改先行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都十分重视林改,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亲自调研。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并初步形成了省、地、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格局和机制,保证了林改的顺利进行。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就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改革的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森林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自愿平等、民主决策,采取公开政策和操作,公示过程和结果,确保改革依法、健康、稳步推进。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就要明确工作步骤,抓住重点环节,有序推进。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林改政策和方法步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让广大林农了解、支持、参与改革。其次,对于林改规划,要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搞好培训,并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等有序推进。第三,要试点先行,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县、乡、村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铺开。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就要进度服从质量,坚持质量第一。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林改的成败,改革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并要有多个部门参与质量的检查和督导。对改革时机和条件不成熟的地方,不强迫命令,不急于推进。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是为了兴林,兴林是为了富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处处想到为农民增收,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这样农民才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改革才会顺利推进。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必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又要确保林区稳定。福建省林改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由村民经过多次讨论,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后才能实施,实现了平稳改革。江西省认真总结“三定”时由于放松管理而引发乱砍滥伐的历史教训,制定预案,从各方面进一步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维护了林业改革和林区治安秩序的稳定。在改革中,各地林业部门的同志甘于奉献,扎实工作,妥善处理以往的山林承包、林权流转等遗留问题,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调处山林纠纷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有效化解了许多矛盾,林改得以平稳进行。
科学决策、精细安排,还必须抓好林改的各项配套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的一次深层次改革,没有其他各项改革的配套进行,就难以巩固成果并进一步向前推进,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辽宁林改最初的思路是分明晰产权、规范流转、放活经营三步走。实践中他们认识到三者要同步进行,及时出台配套改革措施,才能满足林农的意愿和需求。福建在推进林改的过程中,及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因地、因时制宜推进林木林地流转、林业投融资体制、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森林资源管护、基层组织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等相关配套改革,巩固并拓展了改革成效。
科学决策、周密安排,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改革环境差异很大,在林改工作中要做到区分不同情况,推行不同的改革模式和办法。实践证明,福建省根据各地的社情、村情、林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林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辽宁林改根据不同的林业区域类型,制定不同的林改方案,林改政策符合实际,维护了群众利益,得到了群众拥护。
上一篇: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紧急部署防火工作[ 08-18 ]
下一篇:三北工程三级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成[ 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