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唤得清风拂天山——全国政协调研组新疆天保工程考察走笔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09日 阅读: 字体:【】 【
     盛夏,全国政协调研组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陪同调研组一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党委书记张小平告诉记者,新疆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由原来的年采伐25万立方米下调到8万立方米,2005年起全面停伐,实现了以采伐利用为主向以保护培育为主的转变。工程区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前的107.35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117.68万公顷,增幅达9.6%;森林蓄积量由1.96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13亿立方米,净增8.67%。
    据新疆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介绍,新疆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对山区天然林实行封山育林的面积,超过历年采伐面积,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总面积在逐年扩大。
    实施天保工程后,新疆各大林区推行管护责任制,形成了一人承包,全家承担防火、防虫、育林责任的良好局面。
    天保工程的实施,既是恢复森林植被的过程,也是林业工人转变观念、走向致富之路的过程。1998年,新疆开始天保工程试点。工程实施后,除部分职工被安置在林政执法、森林公安、森林管护等岗位及多种经营项目中外,工程区还需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6159人,占职工总数的54%。
    据统计,2002年~2004年,新疆天保工程实际一次性安置职工6260人,落实安置资金2.25亿元。实行一次性安置的人员已全部纳入社会养老统筹和医疗保险。同时积极引导富余职工再就业,鼓励他们参与企业对外承包、租赁、旅游开发等经营活动,并提供优惠政策。这不仅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林区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天保工程实施后,新疆共有1万多名富余职工被分流发展后续产业,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果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调研组组长张岳琦说,绿色产业兴起堪称新疆天保工程区最亮丽的风景。
    目前,新疆已建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15处,建立狩猎场5处,旅游收入显著增加。养殖业已发展大小牲畜5万多头(只),种植业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各单位还充分发挥林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人工驯养马鹿、野山鸡、中药材种植等。
    今年,为进一步加快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自治区选定了136个后续产业项目,建立了项目库。自治区财政将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1200万元,突出重点,集中扶持。今年自治区林业厅已选定14个有基础、有前景、短平快、效益好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拟投入资金1200万元。
    根据调研,目前新疆天保工程存在最突出的是管护经费问题。国家批复的新疆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林业用地面积为177.2万公顷,实际管护面积209万公顷,而森林管护事业费国家仅按有林地面积101.2万公顷核拨,缺口107.8万公顷。按209万公顷林业用地管护面积计算,人均实际管护费用为1.6万元,高于国家核拨资金0.6万元。
    调研组建议,在国家天保工程方案调整中,按自治区实有森林面积核定管护面积和管护经费,提高管护费标准,把新疆天保工程基础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在天保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有潜力、有前景、有效益、有实力的产业和项目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以促进后续产业的发展。(中国绿色时报 2006-08-08)